今年以来,济宁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聚焦全市“231”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强化创新谷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完善的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主要科创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开创了全区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转化产业项目20余个
聚焦济宁创新谷建设,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全面提升政策、服务和品牌集成度,加快构建“一核引领、多点协同、七链融合”的创新协同体系。高标准编制《济宁高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济宁高新区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全景展示全区创新发展整体水平,明确未来5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研究出台《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创新九条”),在高企培育、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我们在创新谷核心区打造面向全市的‘一站式’线上线下服务中心,布局建设‘创新灯塔’,引入高层次科技服务机构,为全市企业和项目集中提供人力资源、财务等创新要素服务。”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徐言朋说,他们正在搭建创新谷科技云平台,畅通科技资源共享渠道,目前已完成框架设计开发工作,即将上线试运行。
高新区深化县区创新协同,首批聚焦金乡、兖州等县市区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市产研院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联盟,深入开展双向产业转移、技术转移,累计向县市区转化产业项目20余个。
创新平台更加集聚 建成创新平台260余家
持续深化与“中字号”“国字头”大院大所合作,截至目前,高新区共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60余家,包括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院士工作站7家。
今年以来,高新区累计引进创新平台载体16个、高校院所12家。重点推动浩珂科技与山东大学共建土木工程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中科科技园。同时,联合科研院所先后举办高端装备制造高峰论坛、院士专家济宁行暨高端土工材料工程应用研讨会等对接活动,进一步提升创新谷品牌影响力。
深入推进“创业济宁”高新区引领行动,形成了完善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建成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家。
服务企业有力有效 10家企业获批省创新券支持
高新区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今年以来,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87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比为77.7%,位居全市第一。对接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25家,累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引进外国专家36人,新增省级人才平台13家,省激光研究所获批2020年度山东省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工作站。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深入分析上级政策重点扶持方向,积极靠上争取,今年以来,共争取各级各类资金19329万元,申报各类科技计划和项目254项,区内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结果均为优秀,10家企业获批省创新券支持。
科普氛围日益浓厚 科技中心入选省科普示范工程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在科技活动开展方面,组织开展2021年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邀请20余家企业开展主题展览,定期开展‘学家大讲堂’,受益学生近3000人。”徐言朋说。
据了解,围绕疫情防控、绿色低碳等民生热点问题,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组织开展线上科普“云实验”“云科普”等系列活动,科技中心成功入选“2021年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
(文:魏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