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 让帮扶更平等
近日,四川凉山一位母亲来到学校问老师,能不能拿鸡蛋换个书包给女儿,不拿东西自己不好意思来。老师暖心回应有需要来找我。有网友评论:这是一场爱的交换。其实,这位母亲的举动显示出,或许经济上她是贫穷的,但在人格上,她依然充满自尊,没有一点不劳而获的想法,反过来看,也让给予帮助的人得到一些启发——帮扶可以更平等。(来源:澎湃新闻)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张桂梅此前曾说,“贫穷也是人的隐私”,在别人提到“贫困山区的女孩子”时,她总是纠正,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吧。这些细节源于对帮扶的观念认识,只有树立起这种平等的帮扶理念,才能让受助者更好接受,尤其在帮扶学生时,更能照顾到孩子稚嫩的心理与自尊。
用鸡蛋换书包,让索取与给予的关系,变成了劳动换取礼物,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折射,是可以在教育帮扶中普遍推广的方式。
平等帮扶,能够让施恩者不以恩人自居。施恩于人,不发于言。慈善之举的核心内涵,不仅仅是出于对弱势群体的物质援助,还应该包括对受助者尊严的悉心维护。被帮扶的对象,都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拥有比我们任何人都强烈的自尊。他们虽然贫困、或者无助,但他们在人格上与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他们绝不应该受到轻视。有人给予帮助后,会无限放大他的恩情,并喜欢时常在人前人后有意无意的提起,唯恐别人忘记了他的好处,搞得受助者十分尴尬难堪。平等帮扶,施恩者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鸡蛋虽小,但也温暖人心,也在提醒施恩者,我们的关系是对等的,并不因你帮助了我而变化。
平等帮扶,更能够投其所需。帮扶要看对方需要,现在农村学校差的不一定是文具图书,帮扶如果居高临下,自然而然地认为我们给出的东西都是好的,对方都要感恩戴德的接受,那这种帮扶无疑是低效、低质,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当我们与受助者站在一起,接过他双手送出的“鸡蛋”,对方也更愿意对我们说出他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时的帮扶才是坦诚相见的。
平等的人格,才是真正的慈善。换一个角度,感谢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我们的帮扶对象,见证坚强,尝试付出。
冯彤彤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 176773遭美国投票否决 巴以局势决议草案未获安理会通过
- 232347多地12345回应健康码疑重现江湖
- 332323第七届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开幕 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七年居世界第二
- 427731第三架C919大型客机交付东航
- 527328警方回应锁匠开锁被炸身亡未获赔偿
- 619866 江西南昌“1·8”20死19伤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710588青岛一小区保安持刀捅死外卖员 已被刑拘
- 88540 交警海拔3600米执勤黑成包公脸
- 11443程序员每月只给自己留2000元生活费
- 2629又出故障?东航飞伦敦航班中途返回浦东
- 3499青海小水电无序开发调查:10公里建7
- 4475美前众议长麦卡锡:支持特朗普竞选,愿
- 5410时政微观察丨调理“任督二脉”,中国经
- 6263遭美国投票否决 巴以局势决议草案未获
- 7255男子被郑州银行起诉“为陌生人担保借5
- 8255俄乌要和谈? 金一南:美国扛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