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员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活动,滨州分行深入贯彻落实总省行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要求,在全辖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切实提高防骗意识和能力,营造反诈防诈的浓厚氛围,努力构建“全社会反诈”新格局。
一、高度重视,抓好组织落实。该行充分认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和危害后果,成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采取多种活动方式,根据宣传内容,印制宣传横幅、宣传折页和宣传海报,制作宣传展板等。辖内各支行、各部室纷纷迅速行动起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利用LED显示屏、发放宣传折页、举办的理财沙龙培训讲座等手段,上街头、到学校、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二、烘托氛围,加强宣传力度。在网点醒目位置悬挂“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横幅,并通过LED屏幕循环不间断播放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和案例,营造声势浩大的宣传氛围。选择部分地理位置好、人员流量大的网点,组织人员开展面向社会公众路演宣传,通过现场接受咨询、向社会公众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客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和能力。向客户重点宣传解释《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等相关内容,向消费者宣传在开卡数量限制及实名制管理方面的新规定、新要求。
三、完善机制,注重活动实效。该行指定专门机构及联系人,密切配合司法机关对涉案账户、资金及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查控工作。严格银行卡实名制管理,同一客户在同一机构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得超过4张,杜绝代办卡、乱开卡和批量开卡等行为。持续开展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对外融安e信)营销工作,防范票据诈骗案件,避免客户重大经济损失,维护工商银行“最安全银行”声誉。
四、提前研判,加强风险预警。依托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对电信诈骗账户风险信息的预警提示功能,发现异常及时向客户提示汇款风险,劝阻客户终止与风险账户的交易,避免客户资金损失。充分利用系统的强大数据分析功能,定期对典型案例的类型、特点、手法等深入剖析,研判发案特点,及时修订完善各类防控措施,制定应对策略。针对某时间段内风险预警信息集中度比较高的专业和区域,加大风险预警关注度或形成专题分析报告的形式,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产品、账户、人员(企业)等关联因素,排查风险诱因,找准潜在风险,及时向有关业务部门提示风险。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李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