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王庄村有22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60岁以上党员13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明集乡王王庄村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推陈出新,矢志为民服务,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有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面铺开、走深走实。
丰富学习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王王庄村结合农村党员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创新思路,丰富形式,分层施教,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集中学。开展党史“每周一学”集中学习活动,并结合每月主题党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通过讲主题党课、听专题讲座、红色观影等形式,增强了学习的仪式感、参与感。注意把握时间节点,“七一”之前,重点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等开展学习研讨,现阶段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仅通读原文,还进行了交流研讨。二是上门送学。组织党员干部与老党员结对,利用休息时间为村里腿脚不方便的高龄党员们送去学习资料,为老党员们讲解党史故事,增进新老党员的沟通交流。在农忙时节,村里还会为老党员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活,保证任何一位党员都“不掉队”。三是线上自学+补课。集中学习请假的党员,村干部会通过微信线上推送学习内容,安排学习,并监督其及时回村补课。同时,每天在村微信群线上推送学党史小知识、党史天天学等栏目,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学习教育不打烊,党员群众不掉队。
突出自身特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坚持学习教育基础在学习、关键在落实,精心安排部署,突出明集特色,用活红色资源,注重薪火传承,推进学习教育落到实处。一是讲好明集故事。结合自身红色文化资源,用本地故事教育本地的人。在村举行红色观影活动,将具有明集乡特色的,介绍北张战斗、“革命妈妈”郭景林、“感动东营”先模人物孟凡涛等先进事迹的文艺作品《“疫”往无前》《溯源·传承》每晚在村文化大院播放,强化榜样激励,引发党员群众强烈共鸣。二是注重现场教学。在村选拔出3名王玉华、王秀良、王奎元三名老党员,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院开展讲革命故事活动,老党员们运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语言,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改变,教育党员群众、干部师生忆苦思甜感党恩。三是增强实训感悟。乡里组织全体党员到红色精神传承(利津)体悟中心接受党性教育,村里组织党员到郭景林故居、七十二烈士陵园接受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上好党史“第一课”。
践行为民初心,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取得实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深入开展“民生速递”行动,解决“急难愁盼”。推进学习教育取得成效。一是开展走访调研。机关干部和党支部书记带头,累计开展3轮民情民意查访调研,利用一周的时间,走访党员群众158户,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对能够立行立办、即知即改问题进行现场办理,解决群众烦心事30余件,最终经过充分讨论、公示,确定办好三件大事和若干小事的工作目标。二是办好三件大事。投资56万元,修建了长915米、宽5米的进村路,彻底解决了村庄道路不畅通的难题;依托利津北郊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园区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推广区、渔业产业聚集区、休闲观光区三大板块,走出文旅结合新路子,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每周定期为村里的50多位老人提供饭菜,老人们不需要任何费用就可以吃到美味的午餐,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三是服务点滴小事。积极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引领作用,利用农闲时间,结对子,做服务,定期为老人理发、打扫卫生,逢年过节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鸡蛋等物资。特别是红白事志愿服务队,组建了锣鼓队,村民家里红白事都会免费上门服务,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省下了一大笔开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