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营里镇位于寿光市北部,总面积303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5.9万人。先后获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抗击台风抢险救灾先进集体、山东省级环境优美镇、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寿光市2020年度镇(街区)高质量发展优秀等次、寿光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营里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加速融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升级。营里镇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智慧,实施文化治理工程,探索公共文化建设的多元途径,激活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强化基础提升 文化阵地夯实
健全镇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营里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面积1000平方米,设置了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图书阅览室、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展览室、健身室、台球、乒乓球、儒学讲堂、非遗展室等功能活动室。
营里镇有国家级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3个,市级文明村1个,寿光市级文明村40个。50个村全部建立综合性服务中心,村村配备文化广场、图书室、棋牌室、舞蹈活动室等文化服务活动场所。
文化管理人员队伍齐全。营里镇综合性文化中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6名,各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管理人员1-2名,形成镇村联动,一呼百应,保障全镇文化工作顺利开展。
挖掘资源整合 文化品牌打造
长寿之乡,幸福营里。营里镇有5.9万人,其中,90岁以上老人有490人、百岁老人有11人。营里镇虽然人口数只占寿光市的5%,但百岁老人数却占了寿光市的14%,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在风清水洁间,孝善民俗与农耕文化传承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造就了营里人勤劳感恩与乐观开朗的个性,形成了营里镇独具特色的“长寿密码”。“以道活心气,终岁得晏然”,望海崇台、孙膑庙、清香寺、王季槐、“一门双进士”……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涵养了营里人的广阔胸襟与高尚品德,他们为人友善、谦和淳朴、团结互助、热爱劳动,而安于淡泊生活、知足常乐,也成为了营里人延年益寿的秘诀。
人文历史
“凤凰诞二子,一门双进士”的美丽传说。营里镇杨家柳杭村有这样一个传说,清代乾隆年间,凤凰湾畔一对名叫杨廷枚和杨廷相的兄弟,经过十载寒窗苦读,先后中了进士,一时传为佳话,凤凰湾也成为了这段历史无声的记录者,而这正是杨家柳杭村最荣耀的象征。
西黑冢子望海崇台。黑塚非塚,为古望海崇台。望海台,位于寿光市营里镇西黑冢子村,是秦始皇东巡至黑冢子村望海而筑。因为2000年前秦始皇曾在这里筑台望海,后人逐渐迁来居住,生生息息发展繁荣到今天。
传统工艺
“豆腐村”——营里镇西黑冢子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寿北大地上流传着“200根扁担出西门”的说法,说的就是西黑冢子后村卖豆腐的繁荣景象。最兴盛时,西黑冢子村的豆腐坊达到120家,占据着寿光豆腐生产者的半壁江山。目前,寿光市已将传统手工技艺《寿光(西黑)豆腐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重点保护项目。
寿光非文化物质遗产面塑传承人——王建美。王建美系营里镇前南河村人,她的主打作品《千手观音》,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创造了面塑史上的奇迹。她的作品形态各异,线条流畅,惟妙惟肖,多次被山东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多家院馆收藏。
刺绣达人——刘凤英。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用一年的时间绘制了五米长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而我镇西浊北村的村民刘凤英耗时三余年,用一针一线绣出了一幅别样的《清明上河图》,长度竟达22米。
村史村志
挖掘历史文化,讲好村庄故事。营里镇西北河村、北南河村建成村史馆,展示了乡村的历史文化、优良传统、劳作生活、红色记忆、义行善举等人文风貌与文化底蕴,展示了营里人民的峥嵘岁月,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开启了传承乡愁记忆的历史使命。
两本村志出版。镇村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载乡村历史、传承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挖掘地方文化、宣传镇村发展的重要渠道。营里镇东浊北村、西浊北村编纂出版村志,再现了两村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示了两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推广人文村庄计划。50个村绘制主题文化墙,文化融于细微,群众出门转角见文化、抬头低头受熏陶。“村村立村训”、“户户亮家风”,围绕爱党爱国、勤俭持家、诚信经营等主题撰写村训家风。
丰富活动开展 文化惠及民生
举办“孝老敬老”爱心饺子宴活动。有了小家的和睦,才能有大家的繁荣。营里镇一直高度重视弘扬孝德文化,2021年,营里镇已举办饺子宴100余场,活动范围覆盖全镇50村。孝德文化已融入到长寿之乡的血脉之中,成为每一名营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定期走访慰问老年人。营里镇每年都在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期间走访慰问75岁以上老年人,村村开展为80岁以上老年人过生日的暖心活动。精心建设孝心示范村,营造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构建和谐社会。
开展雷锋日志愿服务活动。春风渐暖,繁花初绽,2021年3月5日,正值第58个学雷锋日,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营里镇精心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雷锋日集中便民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掀起了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的热潮。
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合唱比赛。营里镇组织开展“最美歌声献给党”大合唱比赛活动,共有来自营里镇机关、乡村振兴服务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队、各总支、教育学区、医院、文艺爱好者的13支代表队600余名党员干部参赛,既唱出了为民服务的热诚,也唱出了使命担当的坚持。
举办“文化进万家 唱响百年梦”公益巡演。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紧扣“一村一年一场戏”目标,组织各村开展公益巡演活动共计40余场。
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晚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歌颂建党百年的丰功伟绩和辉煌成就,进一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营里镇隆重举办“百年征程照初心·奋楫扬帆启新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晚会,感受百年党史的磅礴内在,收获榜样引领的奋进力量。
观看红色电影。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营里镇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村居居民观看红色电影共计100余场,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群众娱乐生活。
开展书画交流活动。正值党的百年华诞,营里镇以书画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争先,在学思践悟中更加坚定开拓进取的理想信念,为续写中国共产党新的百年辉煌贡献力量。
开展百场评优活动。村村树孝风,组织各村定孝制、行孝事、推孝贤。2021年营里镇评选出46名“好婆婆”、46名“好媳妇”、44名“好丈夫”、42名“好女婿”、46户“最美家庭”、37户“最美庭院”,进行了隆重表彰,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各类先进典型在全镇进行倡树学习,形成了村村比先进、户户争荣誉、人人讲文明的浓厚文化氛围。
近年来,营里镇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个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关系和谐的良好局面。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扬优展长,继续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
来源:潍坊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