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民政部机关《中国社会报》以《打造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链”“网”“带”》为题,关注报道寿光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积极探索“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未保工作新模式。
报道图
全文摘录如下
▼▼▼
山东省寿光市共有未成年人22.0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8%。近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健全“保护链”、织密“保障网”、扎牢“保险带”,全力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健全“保护链”,形成三级工作体系
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该市在市级成立总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指挥,民政、教体、公安、网信、司法等15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参与。今年以来,先后2次召开会议,集中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研究工作规划和有关具体问题。15个镇(街)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配备专职儿童督导员29名;各村(居)配备儿童主任1012名。同时,全市还在42个市直部门(单位)和78个社区聘请了376名儿童保护义务观察员。
织密“保障网”,落实四项救助政策
基本生活应兜尽兜。去年以来,针对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和残疾儿童等,连续3次按不低于10%的幅度提高救助标准。医疗康复应救尽救。开展了孤儿健康关爱、白血病救助等7项针对儿童的医疗救助项目,并“一对一”安排结对帮扶医生。基础教育应帮尽帮。实施了“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设立了“新龙助孤成长基金”,定期开展集中走访、慰问困境留守儿童活动,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全周期的助学体系。心理援助应抚尽抚。联合社工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对孤困儿童开展“助托希望”项目,呵护特殊家庭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扎牢“保险带”,实施五项保护工程
实施暑假托管工程。今年暑假期间,全市共设立暑期托管点27处,重点照管双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并加强对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实施防溺水工程。对全市1200余处河流、塘坝等水域建立台账,每天组织1600多名村干部、学校老师、青年志愿者等,在危险区域开展巡查,并配备智能设施,形成物防、人防、技防相融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参与的联防联控网络。实施“希望小屋”工程。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14岁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一方独立的空间,改善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目前,已为40多名孩子搭建“希望小屋”。实施防校园欺凌工程。制定安全预案,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实施网络保护工程。引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线上保护工作,建立疏堵结合、人物同防、政社衔接的综合保护机制,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来源:寿光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