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人口110万, 60岁以上老年人24.9万人,其中农村占到老年人口的70 %,老年人口多,基数大。近年来,寿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以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智慧养老服务为统领,以“兜底线、保基本”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
一、解决的问题
寿光市是农业大市,养老服务大头在农村,而且面广量大、千差万别,很多老人子女忙于种棚或在外务工,顾不上照护老人,有的家庭分摊轮流养老,老人居无定所,有的老人长期住偏房,一旦生病,任其自然。农村独居老人占比高,约有1万多人,且大多体弱多病,即使有部分抚养费和供养救助金,自理能力也差,有的甚至做饭都很困难,再加上农村养老资金筹措难,农村养老服务难题始终未破题。为此,寿光市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深入开展调研探讨,从老年人最迫切需求的助餐服务开始,以小餐桌解决大问题,在敬老“饺子宴”村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强化“四个引领”,推行“三建四推”七种模式,采取“八条途径”解决资金筹措难问题,确定了“坚持党建引领,完善政策保障,营造文化氛围,树立典型样板,探索多种村级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思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四个引领”,夯实农村养老工作基础。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把农村养老纳入长远规划,镇村两级明确专人负责、专班推进,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养老服务和社会组织,制定工作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加强监督考核。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出台了《寿光市镇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公益性助餐点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从政策层面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强化文化引领。将农村养老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217个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进村入户开展传统文化宣讲。从2018年开始,村村推行“孝老敬亲饺子宴”,提升了老人们的幸福感,增强了子女们的责任感。四是强化典型引领。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状况的87个村居进行试点,提供了良好借鉴。
(二)探索“三建四推”模式,加快实现全域共养。一是建设幸福大院。在集体经济条件较好和闲置场所较多的71个村建起了以养老为主,兼有就餐照料、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大院。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集中为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设了幸福大院,设置了30间50平方米的老年房,并配备活动室、卫生室等各项功能室,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娱乐等服务需求。二是建设助老餐厅。在寿光15个镇街区推行公益助餐点,有的已基本达到村村建、村村养。由寿光市级财政补贴,每天为老人提供午、晚两餐,老人每餐只需缴纳1元钱,就能吃饱吃好。目前已建设运营助餐点50处,设置中央厨房5处,受益老人近2500人,被称为“幸福餐厅”。三是建设老年公寓。结合农村城镇化改造集中建设老年房,面积50-60平方米,带电梯,同时采取“大户套小户”模式,两户对门,儿女住大户,老人住小户,阳台连通。四是推行专员护老。对903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镇村全部明确帮扶照料人,定期进行走访探视,重点帮助解决生活物资不足、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五是推广智慧医老。通过“村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一体化,借助智慧化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体检和诊治健康服务。六是推进居家助老。寿光市财政每年投入800多万元,由专业养老机构上门对2794名高龄、特困老人提供助洁、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生活照料于一体的“六助”服务,每次上门服务扫码计时,每月为每位老人服务至少6个小时。七是推动家庭养老。发挥家庭养老基础作用,对个别借扶贫、救济对老人一推了之的户,通过发布公告、入户宣传,敦促履行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义务,对不主动赡养老人的纳入诚信记录。
(三)搞好“八个保障”,解决养老经费不足问题。一是财政补。寿光市财政每年将农村养老经费列入预算,对农村养老点每处给予2万元的建设补助,每年给予2-4万元的运营补贴,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每天3-4元的助餐补贴。二是集体筹。组织村集体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台头镇三座楼拿出60亩承包地与助老餐厅挂钩,每年注入资金4万元。洛城街道屯西村每年从村集体收入中拿出20万元用于助老餐厅运营。三是社会助。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充分发挥周边企业、经商大户和社会组织作用,出钱出力给予粮油米面等物资支持,义工帮扶给予人力支持。四是村民帮。成立农村养老协会,组织村民互帮互助。五是慈善捐。依托村内外企业成立117支冠名慈善基金,年筹集助老资金307万元。六是个人缴。已有3500多名农村老人通过子女或个人缴费享受助老服务。七是机构托。组织市内外专业养老机构托管农村养老运营,市财政予以补贴。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八是金融贷。联合金融部门推出了养老建设贷、养老经营贷、养老助力贷、养老分期贷等系列贷款产品,有效解决了农村和个人养老资金不足问题。
三、工作启示
一是党委高点定位,政府主导到位。寿光市委提高政治站位,将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来抓,强化目标任务,督促各镇街区落实,同时县镇两级政府到位不缺位,既出台政策措施,又拿出真金白银,既抓农村养老服务,又不把养老服务推给农村,形成了上下齐抓、各方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抓住了着力点,找到了切入点。寿光市结合各村实际,探索不同类型农村养老模式,既适应了老年人的需求,又找到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平台路径,既拓展了农村服务的功能,又解决了农村养老的瓶颈,对今后充分发挥农村组织作用,破解农村养老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是畅通了堵点,解决了难点。多种模式的探索,使养老服务灵活有效地延伸到了农村,使“村村养”成为现实;从八个方面筹措资金,形成了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为最大的制约找到了出路;在运营管理上充分依托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积极引导他们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专业运营,从而使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群众尝到了甜头,也树立了更大更广更深拓展农村养老服务业的信心决心。
来源:寿光改革 潍坊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