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广大农民对科技需求趋于多样化、特色化,为弥补大型农民培训班组织困难、众口难调的不足,市科协充分发挥人才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在调研基础上紧扣农民需求,探索开展“点餐式”“点对点式”科普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准支持。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组建工作团队。在深入研究分析有涉农部门的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工作中的优势和短板等基础上,努力寻求科协工作与它们合作的兴奋点和共赢点,达成了实施“优质种源进农家”行动的共识,组织涉农专家,并吸收省农科院、山东农大、青岛农大等专家,组建工作团队,为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掌握农民需求。依托县区科协、各级农技协,广泛开展调研,充分掌握农民需求,对农民提出的需求,在讨论研究基础上,进行梳理汇总登记,建立需求台账,经过调研,农民对甘薯、果树、优质小麦、中草药种植以及水产养殖等新品种、新技术需求比较强烈。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优质种源引进推广。紧扣农民需求,按照“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思路,引进一批符合我市实际的农业新品种,研究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配套新技术,建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今年以来,围绕优质小麦、果树、甘薯等产业,开展“点餐式”科技培训、科技指导服务30多次,改良技术14项,指导建设果树、甘薯、优质小麦、中草药材等示范基地11个。市科协联合省农科院、山东农大等在河口区指导建设甘薯示范基地1100亩,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药施肥;联合省农科院、青岛农大等在垦利区指导建设优质桃、梨、葡萄示范基地2个共800多亩,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树形修剪、新品种嫁接更换,亩增经济效益1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