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整体情况,通报全省“政法为民办实事”优秀成果部分案例。发布会上,省法院政治部主任褚振东回答了记者提问。
在队伍教育整顿中,山东法院在为民办实事方面拿出了哪些实招、硬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山东法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摆在突出位置,全省法院出台为民办实事项目3235条,出台便民利民措施2758条。
一是印发《省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工作方案》,明确1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并严格细化办实事的具体事项措施。
二是全面提升司法为民便民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诉讼服务中心“六大功能”,推动“一次办好”“一地办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动行业调解,加大诉源治理力度,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进诉前调解工作。认真开展长期未结执行案件、终本案件、执行案款专项清理工作,截至8月10日,全省法院通过“一案一账号”系统发放案款98万笔、1725亿元。通过开展教育整顿,全省法院司法为民便民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全面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应用。实行网上立案、网上审核、网上审理、网上送达,进一步畅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截至8月10日,全省法院共收到网上立案申请169.6万件,网上立案平均审核周期1天,比法定审核周期缩短6天。
下一步,山东法院将持续推进各项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落地落细,以实际工作成效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建章立制对提升工作质效,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具有重要作用,请问山东法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山东法院坚持治建并举,将“当下治”和“长久立”相结合,推进整改措施制度化,充分发挥制度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注重建章立制,建立健全11项制度机制,内容涵盖“三个规定”填报和通报、多元解纷、网上立案、破产未结案件清理、执行信访化解等多个领域。
如,建立并实施对全省法院立案登记制落实不严的督办约谈制度,明确网上立案的审核日期压缩至3天内,诉前调解超过30天调解不成功的,强制转出、当即立案。今年1月起开始实施“三个规定”填报和通报制度,第二季度全省“零报告”法院已实现清零,填报率达到99.99%,基本实现三级法院“全覆盖”。实施执行信访案件由各级院领导主办,原生效判决案件承办法官协办工作机制,6月1日以来,全省各级法院确定由院领导主办的执行申诉信访案件共计306件。
下一步,山东法院将在全面总结第一批教育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强化经验提炼,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整顿工作,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