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恰逢「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面对人们持续增长的健康需求,体育产业也得到了更多重视。
近年,体育相关政策利好不断,给行业勾画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蓝图。从各方声音来看,体育已然升级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46号文」中的目标,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公布数据,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
图一、2019年体育产业总规模
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计划指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乡、村三级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图二、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
相信还有不少朋友记得,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里,就提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大家熟悉的乐刻、超级猩猩、光猪圈、Keep、悦动圈等线上线下项目,在创立初期,无一例外都受到这5万亿的泽被,增长迅速。
在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此次计划的发布,预示着这个市场或许已经到了变革的临界点,将正式引爆近十年来中国健身行业最大的一次产业跃进。
此次计划发布第一周,相关公司股价如火箭般蹿升,特别是舒华、英派斯这样体育器材类上市公司,在整个大盘走势并不明朗的前提下,股价接连涨停。
2019年我国健身会员已经突破6800万人且每年保持31%的增速,预计2023年中国健身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健身服务市场。但是我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在2020年才刚达到5.02%,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全民健身计划新一个5年中,随着体育总人口的增加,我国健身人群渗透率将倍速提高。
图三、2018年世界各国健身人口渗透率
健身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其核心本质是需要做好用户服务,而作为用户服务的交付者健身教练则极其关键。教练贯穿了整个上下游产业,角色已经由单纯的健身指导转变为健身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者,他们既链接了上游的体育器械、智能硬件又链接了下游的运动服饰、营养补剂等,而其上下游产业已经达到了近7000亿元规模。
未来对于健身教练的争夺,将越来越白热化,好的教练更是供不应求。根据三体云动数据2020年我国执证教练约90万人,按照目前的市场预期规模每年至少还有17万人的人才缺口。
教练是整个健身产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首先从行业现状来看私教营收仍然占整个市场近70%的份额,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随着健身教练身份的转变,给会员交付健康服务的形式也变的多样,越来越多的教练通过线上课程、互联网直播、社群运营等方式为用户带来更高效、更便捷的私人健康管家服务。
总结一下,5万亿的再一次被提及,是整个国家意志层面的转变。健身行业作为一个阳光产业,必将进入一个长期利好的正循环。未来必将属于能从用户出发、做好用户体验、打造极致口碑的那一群人,毕竟用户在哪里生产要素就会奔着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