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胶州市公安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新渠道,落实便民新举措,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和烦心事,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赢得了群众的纷纷“点赞”。
2021年7月,胶州市公安局人口大队接到市民张先生的求助电话,反映他90岁的老母亲徐某想把自己的一处网点房通过赠予的方式登记到孙子名下,但因户口多次迁移,且时间久远,祖孙俩的亲属关系无法证明,寻求帮助。接到求助后,人口大队立即安排专人进行调查,户口多次迁移变动、城市建设道路更名,为民警的调查工作带来重重困难,但在困难面前,民警并没有退缩,不断地引导徐奶奶一点点的回忆,不放过一丝丝的线索。通过信息查询轨迹、大量的翻阅档案、走访居委会以及向曾在户籍岗位工作的老前辈求证等方式,逐一筛查核对,民警终于找到了相关档案材料,为徐奶奶出具了亲属关系证明,完成了她的心愿。
为表达对公安民警的感谢,7月27日,徐奶奶在儿子的搀扶下,拄着拐棍送来了锦旗,她满面笑容,拉着民警的手连连道谢,称赞民警“为民办事,尽职尽责”。
“表弟郭某某的父亲2014年因车祸死亡,他的母亲也在当年抛下表弟杳无音信,表弟现在8岁了,因为没有户口,学校无法为表弟建立学籍档案……”2020年7月,胶西办事村花园村张某某在电话中向胶西派出所哭诉称。户籍民警及时安慰他:“我们一定会想办法为你表弟解决户口问题的。”
了解这一情况后,胶西派出所立即联系了人口大队,安排民警迅速对郭某某的身世展开调查。第一时间联系了胶西镇百盛小学的校长,安排郭某某作为旁听生先在学校进行学习。在走访中民警得知,郭某某系父母非婚生育,手中仅存一张父母当年的合影。通过人像比对、筛选核实,民警找到了其母亲吴某某的居住地,并联系到当地派出所。可是,因吴某某已重新组建家庭,怕影响现在家庭的稳定,一直心存顾虑,不愿配合公安工作。人口大队和胶西派出所并未放弃,一直与其保持电话联系,积极做其思想工作,经过长达十个月的沟通,吴某某终于配合公安部门,于2021年5月来到胶州,与郭某某做了亲子鉴定,但她始终不愿意接受儿子跟随自己落户生活。考虑到郭某某已到上学年龄,其面临落户、上学、就医等多项问题,而其姑姑年迈,表哥张某某育有两子,均不符合收养条件,在此情况下,经多方调查取证、请示汇报,并征得其母亲同意,2021年6月,终于将户口落在其父的房产所在地,圆了他的上学梦。
2021年8月11日上午,吴女士来到胶州市马店派出所户籍室大厅,手里拿着一面锦旗,送到民警手中,感谢民警为其家人解燃眉之急。
5月份的一天,吴女士的丈夫李允亮来到胶莱街道办事处马店派出所户籍大厅,称其母谭某英一直没有户口,现在小脑萎缩,行为无法自理,为了生活方便,申请为老人办理户口。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赶到老人家中,但老人因患重病已无法正常沟通,提供不了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落户”陷入困局。家庭内部信息提供受阻,民警决定向家庭外部求证,先后走访了村委、邻居、同龄老人等相关人员,摸排了解重要信息,民警的心也随着老人凄苦的身世难受的揪了起来。原来,谭某英老人出生在吉林,自幼被生父母、养父母抛弃,无名无姓不知年龄,一直流浪打零工,直到遇到丈夫(已故)才被带回胶州有了稳定生活,名字是丈夫在世时为她取的,生日也是丈夫为她定的,年龄是老人与丈夫相识时说的。因为没有户口,谭某英老人没有登记结婚,生育孩子后怕受计划生育处罚,一直躲避生活,直到现在迫于疾病,家人才为其户口犯了难为。
得到一系列信息后,为了节省时间,早日为老人落户,民警多管齐下,一方面收集证人证言,详实落户材料;一方面采集谭某英DNA录入全国打拐库进行甄别,排除拐卖人口;一方面进行全国人像信息比对,排除他地落户。经过一系列工作,落户材料准备齐全,内容完整详实,青岛市公安局户政处给予加急审批,2021年8月,老人终于落下了户口,办理了身份证,生活有了保障,家人满心欢喜地送来锦旗。同日,李允亮捧着一封手写的感谢信送到了胶州市公安局。
8月13日上午,胶州市张应镇大河流村村委书记送来一面印有“热情为人民服务,真诚为群众解忧”的锦旗,感谢胶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服务大队和张应派出所为村民刘某建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户口问题。
2021年1月,胶州市公安局人口大队接到胶州市民政局救助中心电话称:在广州路发现一流浪老人,老人精神失常无法正常交流并且无身份信息,经初步核实为胶州市张应镇大河流村人,但老人现在无户口,无法明确身份信息,影响下一步救助工作。
接到电话后,人口大队与张应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工作,通过翻阅户籍档案,走访张应镇大河流村干部、村民等,民警确认了老人为张应镇大河流村村民刘某建,了解到刘某建于1969年去了黑龙江省,后因家庭矛盾与家人失去联系。
由于刘某建无法正常沟通,离开胶州年代久远,其兄长刘某勤早年到东北时更改了年龄,刘某建真实年龄和刘某勤的现户口年龄也存在逻辑错误,这给恢复户口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人口大队与上级部门不断沟通进行材料补充,派出所民警不辞辛苦多方查找证件,经过民警的不懈努力,终于在7月23日为刘某建恢复了户口,办理了身份证,同时还为老人办理了低保,住进了福利院,同时也将其兄长刘某勤更改回了正确年龄。
2021年8月14日,家住胶州市铺集镇的“小花”(化名)终于拿到了自己的户口薄,这让这个24岁的女孩激动不已。在胶州市公安局铺集派出所,小花连连向帮助她的民警表达感激之情。
20年前,年仅四岁的小花跟随她的母亲从云南来到胶州流浪,铺集镇张某福在铺集大集上遇见了小花母女俩,由于小花那时还小,她的母亲无力抚养,她便请求张某福带她母女俩回家,出于善意,张某福就将母女俩带回家收养。小花的母亲告诉张某福,说自己是云南人,家里有父亲叫和五八(音),期间张某福还写信给云南,让他们家里来人将母女俩带回云南,但云南的回信却表示不方便将两人带回。于是,小花母女便一直在张某福家生活。但由于张某福家里经济拮据,不长时间后,小花母女又到了同村的张某明家生活,小花的母亲和张某明办理了结婚手续,直到2006年小花的母亲因病去世,小花便作为张某明的养女跟随其生活,由于这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小花一直没有户口。
2020年小花结交了男友,因为她没有户口,夫妻俩连结婚证都领不到,更担心的是将来生下孩子也没有户口,于是小花来到胶州市公安局铺集派出所求助。在了解情况后,按照户口登记的政策相关要求,铺集派出所积极安排民警收集、核实小花的各项身份信息,并积极协调报送给上级户政管理部门,同时给云南当地派出所发函核实相关情况,并将小花的DNA血样与全国被拐卖儿童库比对也未比对被拐线索。民警通过大量的走访和取证工作,最终调查的结果符合户口补录条件,并帮助小花完善了相关资料,经青岛市公安局户政处审批后,为其办理了落户手续。
已经24岁的小花终于在民警的帮助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户口,在铺集派出所户籍大厅,小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不住地向民警致谢。
来源:胶州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