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工信局的帮助下,我们的技改升级正顺利推进!”日前,在山东恒信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经理于建鲁连竖大拇指。今年,在东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全程盯靠、帮助下,该公司引进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实施了石油钻机用电磁涡流刹车制造项目,其产品可大幅提升石油钻机起钻、提钻效率,为公司增添了新动力。
企业有需求,政府搭把手。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东营区把当好企业“店小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各级党员干部主动靠前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促进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新一轮技术改造无疑是企业迈向这一进程的重要机遇。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东营区发现,部分企业出现了“不愿改、不会改、不能改”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一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水平不高,以及各方面要素对接不畅。”东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成绍敏说,发现问题后,他们一方面向企“问策”,征集梳理企业技改需求50项,逐一推动解决,并以智能制造培训、诊断服务对接等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诊断,有针对性地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另一方面,抢抓省市所投放的技改政策红利,积极协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推动全区7个项目列入2021年的东营市第一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项目名单。
大企业“稳中求进”,中小企业也不能忽视。东营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于建波介绍,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相对不足,“无形的手”之外,也需要政府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于建波说,为更好解决中小企业“成长之困”,助力高质量发展,东营区在加强人员配备、用好现行政策、强化工作举措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以政策资金落实、拓宽融资渠道为突破口,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同时,实施“育苗扶壮”工程,遴选33家中小企业纳入山东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成长帮扶系统,引导企业专注细分领域,走特色发展之路,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以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管理规范、运行良好、业绩突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育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家,市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3家,为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