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胜利海上老区共投产新井9口,水平井初期平均日产油87.5吨,定向井平均日产油49.6吨,同比翻了一倍。
科技已经成为助力海上油田单井产能提升的“撒手锏”。围绕培育高产井,海洋采油厂以油藏精细研究为基础,攻关配套钻完井关键技术,形成了适合海上油田大幅提高单井产能技术系列,全面推进海上产能建设项目高质高效高速运行。
从打得到到打得好
8月9日,CB11NC-P3井日产油76.4吨,其间峰值日产油近百吨。
单井产量与设计方案相比翻了一番,让海洋采油厂钻完井攻关项目组技术人员兴奋不已。
“虽然设计之初没有想到,但完钻之后就一直在盼着”,过去了两个月,回忆起CB11NC-P3井的钻井过程,海洋采油厂副总地质师、科研所所长王志伟满是自豪,该井成为海上首口油层钻遇率达到100%的水平井。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的特点,特别是当前海上油田后续增量少且区块禀赋差。要想实现高效开发,必须解决高产能与高投入、持续稳产与寿命周期短的矛盾。
不仅如此,平台集约化要求同一个平台要实现多口井的部署,打长水平井、大斜度井成为海上产能建设的新常态,也进一步增加了钻完井工程的难度。
难度越大,挑战越大。海洋采油厂科研所副所长杨彬介绍,区别于以往“打得到”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打得好”,尽可能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油速度,确保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
对标先进梳理差距,近年来,海洋采油厂认真落实油田党委提出的“科学管理、高效开发、安全绿色、提质增效”海上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埕岛西、赵东油田等,以及中海油进行全方位单井提产能对标。
从要高产到能高产
依靠科技,“少井高产”成为可能。
在CB11NC-P3井钻井过程中,针对储层多变复杂的特点,通过地震正反演手段模拟砂体叠置,制订钻井实施方案,并采用“旋转导向+高清地质探边”仪器组合,积极应对油藏的不确定性,实现了从“摸黑打”到“看着打”的转变。
早在设计之初,科技含量就已经充分释放。砂体定量刻画、剩余油数值模拟、井型设计优化……根据地层实际情况,设计最优方案,最大限度挖掘油藏产油能力。
变化层出不穷、应接不暇,综合调整方案的开发理念由“整体加密、完善注采井网”优化为“瞄准剩余油富集区、优化注采井网”;零散井调整方案的开发理念由“小井斜单靶点加密单层”转变为“大井斜多靶点控制多层”。无论如何变化,目标都是高产。
先进的钻完井工艺是培育高产井的关键环节,针对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多靶井设计增多的实际,海洋采油厂优选了先进的旋转导向系统,通过提升轨迹控制精度、提高钻井位垂比、优化井眼轨迹等方式,整体实现优快钻井,位垂比由1.5提升到2.0以上,覆盖范围提升到3.0公里以上,井眼扩大率由20%降低到5%以下。
不仅如此,依托信息化,足不出户就能够实现钻井数据的实时监控采集和方案研判。
为充分释放油井产能,采油厂攻关配套高效完井技术体系,自主攻关形成全过程油层精细保护工艺,创新形成大斜度井多元缓速酸深部解堵体系,引进高速水充填防砂工艺,水平井充填效率达到100%,把要高产变为能高产。
从专业化到一体化
钻井速度一提再提,完井效果越来越好。
一体化成为“金钥匙”。海洋采油厂周密组织运行,形成深预制、细模拟、优工序、重并行的快速海工施工模式。通过采取一流的钻完井施工模式和全过程的安全管控,实现油气藏高效开发。
“钻井一打开水平段,完井作业人员就准备出海”,海洋采油厂工艺主管王向东介绍,现如今,仅完井一项,一体化协同后,钻完井无缝衔接,告别了“打井靠天气”的桎梏,水平井单井施工工期较以往缩短3天,效率提升30%。
每一口井都有了量身定制的“保姆团队”,单井专项跟踪项目组建立单井跟踪地质模型,抓住找层、着陆、穿层、控轨4个关键环节,实时调整井身轨迹,结合气测、录井、随钻测井等参数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再优化、再论证、再调整,确保单井钻遇效果。
“一体化优化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攻关研究的方向”,在海洋采油厂党委看来,高效的组织管理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意义不亚于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海上汇聚,并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