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效推进村庄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胶北街道律家庄以多种形式引导社区居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一、线上线下全覆盖,宣传先行
创建了办事处首个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定期对社区党员、垃圾分类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专项培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传播新的垃圾分类理念。通过宣传栏张贴宣传画、主题海报及悬挂横幅、垃圾分类提示牌、微信工作群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居民时刻感受到垃圾分类就在身边;同时积极开展入户宣传,积极推行“敲门行动”, 以面对面的方式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二、党建引领新风尚,党员先行
依托“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提高分类意识和常识,当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先锋员、宣传员和督导员。推行垃圾分类“党员包户”制度,把全村53名党员按照就近原则,分别联系4至5户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
三、凝聚半边天力量,巾帼先行
利用“好媳妇好婆婆” 等关键群体,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带动家庭成员投身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打响“清洁在源头”战役,从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垃圾分类大讲堂活动,让“好媳妇好婆婆”分享生活垃圾分类中的经验,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传播“绿色理念”。
四、践行绿色模式,资源整合先行
为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村庄积极开展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细化垃圾分类,就地处理。对大件垃圾处理难问题进行破解,产生木屑用于做呕肥垫层,通过分梯次有机沤肥池、沤肥箱等堆肥设施,把生活用菜产生桔梗等厨前垃圾进行沤肥处理,厨前垃圾升级成为有机肥,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五、五星评级评优,公示先行
为切实提高村民垃圾分类参与度和积极性,村庄制定垃圾分类评比办法, 按照农户“分类知识掌握率、按时按点投放率、分类投放准确率、分类活动参与率、门前院内整洁度”五大项给予“红橙黄蓝绿”评级,每月根据考核情况进行“五亮”公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自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律家庄社区采取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厨前垃圾就地沤肥 、“无桶化”模式,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从原来的每天30多桶减量到现在的13桶,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通讯员:高巧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