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上水鸟嬉戏,鱼儿惬意地在水中游来游去,岸边林木花草的香气沁人心脾……走在城区青年湖畔,宛如青绿缎带的清澈湖水映入眼帘,波光潋滟碧水连天,水清岸绿的美好景色勾勒出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这里成了不少市民日常健身运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青年湖紧邻环城公园,与双月湖相连,水体开阔。曾经,青年湖被称为菏泽最美的地方,给一代又一代菏泽人留下了美好记忆,有诗赞曰 “莫道曹州无山水,青年湖上景阑干”。但是,曾经一段时间内,这个湖泊曾变成让市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黑臭水体。
“前几年,这里环境很差,别说来这里锻炼了,经过附近的行人都会捂着鼻子尽快通过。”正在岸边打太极拳的市民王大爷说,“经过整治以后,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夏季晚上来乘凉的市民很多,早晚到这里锻炼健身的人也络绎不绝,让我们这些居民真切感受到了黑臭水体治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市民绕道走的黑臭水体到群众的亲水乐园,青年湖焕颜的背后,究竟蕴藏怎样的“密钥”?
为了让青年湖彻底告别黑臭,实现“长治久清”,市水务局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分析反馈问题,找准问题根源,全力攻坚克难,确保了治理改造工作如期完成。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截至目前,青年湖四周8个污水直排口已全部改造完毕,1.7公里的环湖雨污管网已全部清理疏通,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已完成,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计划9月底前全部完成。青年湖东坑为新增治理项目,牡丹区采取清淤、截污等措施正在全力推进,计划8月底前完成。青年湖黑臭水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居民提供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环境。
这是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我市很多河流的真实写照。
2019年3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工作由市城管局划转至市水务局,市水务局立即启动相关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水务局牵头,建立专班集中开展工作。
2019年3月至5月,市水务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全过程技术咨询团队,对牡丹区、开发区、高新区11条黑臭水体及覆盖范围内的雨污水管网进行全面调研,摸清家底,理清了治理工作思路,最终确定了问题导向、溯源先行、近远结合、系统治理的综合措施。
截至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所涉及的11条黑臭水体及南关沟、220边沟、引黄抗旱沟等水体的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取得了明显治理效果;第一污水处理厂、第三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双月湖污水处理站等活水保质工程已全部完成,实现了每天为城区河湖生态补水16.6万立方米;城区99条道路计划清淤修复约714公里,已完成约650公里,计划混错接改造462处,已完成380余处;三年新增雨污水管网共计388公里,河湖清除淤泥共计50.53万立方米,新增污水管网等工程正加快推进;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计划9月30日前完成。
两年多的黑臭水体治理,亮点纷呈。由市水务局牵头开展的全面摸排工作,形成了菏泽市第一张较为完整的排水管网系统图。在内源治理过程中,探索出平原河网多元化清淤和淤泥处置方式,全流程环保无污染。我市城区河道以排涝河沟为主,水生植物品种匮乏、滨河植被较为贫瘠,为改善河道水生态修复功能较弱的基本条件,我市城区在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创新采用了多种措施结合的复合断面形式,为我市城区提升河道水生态原位修复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市城区缺乏有效的补水措施,为此,采用多源补水的形式,为城区内河水系带来水动力,确保了河道生态用水。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市在城市水体治理攻坚战中递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城区内三湖八河水质和周边居住环境改观显著,局部段实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同时城区排水管网运行效能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提高显著,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已达到阶段性目标,涉水事务管理水平逐步增强,极大地提升了菏泽市的城市品质,增加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