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部署,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了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全省62家入选,我市奎文区、寒亭区、高密市姜庄镇、青州市王府街道四地榜上有名。
“民间文化艺术是一块肥沃的土壤、珍贵的宝库,也是一眼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苗庆安介绍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而设立的文化惠民项目。随着项目的积极推进,我市精心培育的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深入挖掘和盘活各地优秀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拉动经济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发展民间文艺
增强文化自信
“与南方橄榄核雕刻不同,潍坊核雕的材质是桃核。桃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潍坊人喜欢选取吉祥题材的核雕佩戴和把玩,期盼美好的意愿能够实现,精神的寄托为潍坊核雕赋予了社会意义。”说起潍坊核雕工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山东省首批民间艺术大师王绪德言谈中充满自豪和骄傲。
我市民间文艺发展的群众基础深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传统民间文艺的繁荣复苏也提振着潍坊人民的文化自信。
每年春节期间,寒亭区都组织年画艺人创作印制春节主题年画,开展“年画重回春节”主题活动,年画艺人和年画爱好者走进社区、村庄为群众送年画。张贴在门廊上、灶台前的喜庆饱满、颜色鲜艳的年画一下子激起了人们关于童年、关于年味的回忆,“过我们的节日,讲我们的故事”,文化的共鸣汇聚成一浪高过一浪的参与热情。
“这些文艺活动的参与者、主体是普通百姓,而百姓们陶醉其中的,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寒亭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韩申军说:“风筝、年画这些民间文化艺术演示了乡村的芳华,展现了新时代的农村文化自信。”
青州市王府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书画艺术等各种文化源远流长、交融发展。以打造兼容并蓄、高低互补、流派纷呈、开放包容的中国书画之乡为目标,王府街道深入发掘和盘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常年举办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民书画培训班,让高雅艺术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书画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书画文化的浸润大大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精神风貌,“放下锄头绘丹青”已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以文化人,寓教于乐。伴随着书画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大众文化刚性需求得以满足的获得感和文化自信随之而来。
用创新表达
繁荣民间文化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和管理办法》中指出,要及时扩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间文艺项目,激励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凸显当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民参与、活态传承、守正创新”的特质。随着我市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发展的不断推进,这些文化艺术资源正在融合新科技、新思维和宣传模式,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013年,年画题材的电视剧《大掌门》在央视播出,荣获了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这种创新的文化艺术宣传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也让寒亭区从事年画艺术创作的村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世代传承守护的民间艺术所拥有的巨大魅力和价值。
以创新作为保存手段,确保非遗传承活态流变。高密市姜庄镇坚持“大数据、大平台、大传播”探索非遗大数据建设,对聂家庄泥塑和扑灰年画采取数字化手段对现存的明清等时期作品进行采录、存档、传播,实现高效信息化,加大对非遗作品数据库、项目申报数据库等建设,实现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创新性开发。
奎文区创新传承模式,改变传统的核雕工艺师徒教授式传承方法,用开放的、面向群众的公益培训来普及和教授核雕艺术,并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以及“美非遗”等网络电商平台提高了文化惠民的覆盖面和效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度挖掘地方文化特色,青州市先后开发制作了精良的文化产品,如赵秉忠状元卷、汉代宜子孙玉璧、龙兴寺佛像、清明上河图等文物复仿制品,书画特色纪念邮票、丝巾、杯垫、手提包等衍生品,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面对文化传承的时代命题,我市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交出了别开生面的答卷。在这里,文化艺术的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出精神文明建设又一响亮品牌,持续扩大着潍坊的文化影响力。
“文艺之乡”
蝶变“文旅富矿”
源自民间的传统文化艺术必须要服务社会、造福百姓,为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不仅需要发掘、保护,还要予以开发利用,把资源变成品牌、变成产业、变成影响力和凝聚力,更要变成富民工程。在推动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我市各地为探索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积极谋思路、想办法,成功实现一项民间文化艺术带动一区文化旅游、带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
以风筝和年画为主题,寒亭区建成了民间艺术、传统商业、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的“艺术街区”,形成以大观园为中轴的核心文旅商圈。梦里水乡以“风筝年画”为设计主题,以“四季全时”为切入点,成为潍坊地区首个集餐饮、住宿、文化、游玩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场所。在风筝和年画文化的带动下,寒亭当地年产风筝1000余万只,年画2000余万张,产值2亿余元。年画、风筝文创产品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的重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过来,核雕作品的价格水涨船高,我们既享受了雕刻过程中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其经济价值的提升。”核雕艺人史同刚说。奎文区目前专职和业余从事核雕艺术的人员有1000多人,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核雕作品题材及技法,设计创作出一大批群众喜爱的作品,年产值达3000万元。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也让核雕产品展销拓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整合发展群势,创新乡土艺术,激活消费时尚,我市一条以民间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正全面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