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超,主治医师,三级心理咨询师,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一科科主任。199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擅长诊疗各种精神科常见疾病,他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去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困扰,每年经其治疗病情好转能正常工作生活的精神残疾人120余人,他的爱心、细心、责任心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赞誉,2018年因其个人表现优秀被推选为精神一科科主任。
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多年来,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每天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和需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室有了他,就有了指路航灯,病房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医院全员投入到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杨成超率先垂范带领全科同事积极配合医院的各项防控工作,坚持日常诊疗和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组织大家开展防控知识培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制度流程,由于疫情期间病房全封闭管理,严禁家属探视,住院病人长期不能回家,偶尔出现焦躁情绪,杨成超就想方设法让病人和家属视频连线,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减轻病人思想负担以及恐惧心理。日常的工作千头万绪,防控的工作层层加码,这就让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但是身为科主任的他毫无怨言,时刻提醒科室其他成员,一定不要懈怠,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应对,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将防控措施做实、做到位,保证患者的健康。
科室管理方面,杨成超一直致力于为病人打造“家”一样的住院环境,让病人身心找到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停靠,他和同事们找不足,听建议,设身处地的站在病人以及家属角度去考虑,2020年托养中心病房重新装修,美化亮化病房环境,装备地暖和中央空调,开设娱乐、健身、阅读于一体的休闲室,硬件设施全面提升;饮食方面为身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患者打造个性化饮食方案,如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等,全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指数。
“医者仁心”就是对一名精神科医师最生动的注脚,他们面对的病人大多呈现的状态都是痛苦的,焦虑的,不能自控,不被理解的。一颗颗脆弱的心灵,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杨成超始终用他的“仁心”去抚慰,去帮助他们。王某患重性精神疾病20余年,反复发作、肇事肇祸、自杀自伤,悲伤的氛围笼罩着这个家庭。病人家属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杨成超,他仔细问诊既往病史,检查情况、追述既往治疗方案、查看病历等研究该患者的病情特点、临床表现,重新拟定治疗方案与家属沟通,为患者做心理治疗。一个月的悉心治疗,患者从不言不语到沟通顺畅,家属探视时能主动关心家人,治疗方案可行有效。杨成超在原方案基础上,运用心理治疗加物理治疗的方式双管齐下持续改善患者的症状。三个月的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痊愈,达到出院标准。当家属看到王某言谈举止恢复正常,对妻子孩子关怀备至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之情,哭着说道:“感谢您救了我们一家,我们终于能安心过正常人的生活了。”出院当天家属还携带一枚感谢锦旗送给杨成超连连道谢,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中饱含着患者和家属对他医术的肯定,医德的认可。杨成超说:“作为一名医生救的是患者,帮的是家庭,看到患者通过我们的治疗,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就是对我们医生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这也是我内心最大的成就”。
精神科是一个风险高、难协调的大科室,杨成超以身作则,用心来靠近大家,形成一个和谐、愉快、凝集力强的医疗团队,身为科室的领头羊完成传帮带的任务,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共同进步,时时处处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入职第一年的韩医生,对新环境不熟悉,工作难上手,屡次出现纰漏,整日处于自责和焦虑之中,杨成超看出了小韩的情绪变化,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和小韩多次沟通,帮助他熟悉环境,制定短期目标,细化工作内容,让韩医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关爱,逐步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日复一日在杨成超的言传身教下,小韩成长着,现在的他成了病人口中的好医生,各个科室争抢的业务骨干,领导口中的后备人才。这一切成果离不开在小韩背后默默付出的那个人——精神科一科科主任杨成超。
近些年他多次受到上级嘉奖,2017年工作成绩显著被授予三等功奖励,2019年度被评为胶州市“助残先进个人”。在为精神疾病患者服务这条道路上他始终牢记医者使命,尊重、关爱、守护每个位患者,为患者撑起一片灿烂晴空,甘当疗愈患者心灵的使者。(通讯员: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