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桥节”等等,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在银河上有一座喜鹊搭起的桥梁,它就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他们相会的时候,姑娘小伙们站在瓜果架下,可以偷听到他们在鹊桥上的脉脉情话。七夕节的风俗习惯多种多样,各地都不同,大体上都是以女儿家拜求婚姻,乞求一个如意郎君为主。中国传统的各种节日都离不了美食,七月七,吃巧果(也叫“巧饼”),是胶东地区老百姓在乞巧节做的特殊食物。凡是女孩子都要学会做巧果,会做巧果的女孩子才能称得上心灵手巧。巧果是把发酵面团分成小剂子,用刻花磨具制作而成,巧果做好后放铁锅中烙熟,用红线绳串起来,下头缀上一点彩色穗子、沙果等,十几个巧果穿成一串,挂在墙壁上,小孩脖子上,作为零食,也作为装饰品。传说吃了这样的巧果,孩童,姑娘小伙就心灵手巧了,心愿就能达成了。
我记得小时候,白面还是稀罕的,刚下来新麦、农忙季节改善生活、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所以妈妈只能给每个孩子分两三串七巧果。我每天放学的时候撸下来几个吃,然后数一数还剩多少,生怕被哥哥姐姐偷吃了,而我常常偷哥哥姐姐们的才是真的,而他们似乎从来都没有发现过,妈妈也总是笑着“诘责”我,我也偶尔撸一个塞进妈妈嘴里,算是“贿赂”。小时候的日子真甜呀!
做七巧果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现在人们更经常做了,也愿意用水果、素菜打成汁,做成更加丰富多彩、更漂亮的彩色七巧果了。
值此佳节到来之际,偶作小诗一首。
《七夕情》
童年的记忆里,
七夕,最浪漫的节日。
妈妈亲手串起的七巧果,
是儿时心中最美好的念想,
那种丝丝甜甜,
充满梦幻般的诱惑;
那种外酥里嫩,
新麦子独有的麦香。
七夕的夜晚,
总愿听妈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葡萄架下,仰望银河,
仿佛看到了那座喜鹊搭起的桥梁上,
穿着七彩衣的织女飞向张开双臂的牛郎,
偷听到了鹊桥上他们的脉脉情话,
对美好情愫,充满了幻想,
手中的七巧果成了寄托。
凉台读书的清静,
漫步花香满园的小路,
烟雨朦胧的午后,
守望那片寂寥的苍穹,
那串果,那段情,
在心中飘零,
心中那一份美好的牵挂,
成了永远的眷恋。
串串七巧果,
串起串串情,
托起份份爱,
用心去感受,
用情来温暖,
才能真拥有,
愿世间充满爱。
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