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
新时代下,在渔洋故里,写好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科技创新无疑是一剂精准“药方”。
今年以来,桓台县树牢“产业为王、企业为王、项目为王”理念,其中科技创新在产业争强、企业发展、项目增速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招揽科技创新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一系列精准政策加持下,桓台县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技成果转化成绩斐然,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推进桓台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科技赋能产业 实现换道超车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工业强势发力,桓台县成为鲁中地区重要的工业强县。石油炼化、化工新材料、造纸制革等产业集群发展迅猛,连续多年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之列。产业是一座城市的底气,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然而,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停留在原地,只能会被历史淘汰。站在产业转型的历史关口,掘金新经济、抢占新赛道,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成为摆在桓台决策层面前的重大命题。
科技创新催生新经济,打造新的应用场景,这是桓台县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的必然选项。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围绕氢能资源打造氢能经济,已成为各国角力的经济新战场。桓台县紧盯市场前沿,依托自身产业优势,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先机。
“氢进万家”成果展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承担“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高性能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工程化关键技术及示范”等国家级、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重点突破氢能和燃料电池创新链研发成果集成,150万平米/年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成为全球两家能够为量产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质子交换膜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各项产品测试,继续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他交通用具等配套核心关键材料的开发及供应保障工作,同时加快建设淄博市氢能关键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膜评价测试平台,联合全市氢能产业领域重点企业打造淄博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创业共同体,为“氢进万家”示范工程提供核心关键技术和材料的重要支撑。仁丰特种材料公司的“年产50万㎡氢燃料电池用核心材料气体扩散层项目”已完成关键工艺的验证、主体生产设备的设计、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项目的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于2021年12月底投产。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在山东的首座自有加氢站,即淄博桓台示范加氢站已建成,将为氢燃料电池公交大巴和物流车辆提供加氢服务,助力“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绿色交通发展。
科技创新让老树发新芽
加强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企业新生,这是新时代桓台县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举措。
让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桓台县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那就是政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搭建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等途径,为企业注入科技动力,赋能企业转型发展,产品实现迭代升级。
山东天齐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齐林贵和热电有限公司等传统产业企业,近几年通过不断的增加创新研发投入,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更为企业将来的高质量发展积攒了强大的动能。这几家企业也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全市同行业的标杆。
走进企业了解需求,做好服务工作
山东德信皮业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是生产皮革、家具的生产加工型企业,但是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其研究开发的“基于水性PUD超微孔新型复合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企业的研发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金诚石化积极谋篇布局高端化工新材料,成立了高端合成材料研究院,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汇聚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聚烯烃研究领域专家,目前聚烯烃、催化材料和先进聚合物光学材料等高端石化产品已经成为百亿级规模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桓台县也通过出台税收减免、科技奖补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经过持续不断的创新积累,很多企业拥有了自主研发技术、自主设计生产线、自主培育高端品牌,极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环境、招才引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淄博市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山东泰宝集团在人才育引方面走在了全县的前列,目前该企业已建有百余人的研发团队,并柔性引进30余名行业领域顶端专家,正向信息化防伪领域尖端技术和高端医疗器械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着力引领行业发展。
为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制定“升级加厚版”的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加大对所需博士生、硕士生引进力度,建设科技人才发展的宽阔平台,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近几年,公司已引进了硕士生以上研究生40余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同时,大力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拓展创新渠道和空间。公司先后与中科院病毒研究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大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目前建有7大专业科研平台。依托这些平台,进一步升级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泰宝集团只是桓台县众多企业建立创新平台引才育才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桓台县以生态思维、平台思维,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吸引和培育各类人才来桓创新创业。目前,全县建有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以及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50余家省级创新平台。
此外,桓台县大力实施“百名博士创业在桓台”行动,设立专项人才基金,全面落实“人才金政37条”,拿出足够的诚意,吸引高技术人才选择在桓台安居,在桓台创业,这为桓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梯次培育 壮大创新群体
7月28日,桓台县组织召开全县科技创新政策培训会,邀请山东财经大学、省技术市场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科技政策专家来给全县140余家科技型企业授课。像这样的培训,县科技局每年都会召开数次。有时直接到乡镇,面向企业基层人员“面对面、一对一”开展精准服务;有时在企业,科技局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开诚布公“提需求、解难题”。一线服务法实现了精准对接。
桓台县科技创新政策培训会
某种意义上讲,科技型企业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壮大科技创新力量,形成集群效应,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之路势必会越走越宽。近年来,桓台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加大科技培训及政策宣传,构建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努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县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多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动能。目前,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企业发展、创新先行”的氛围浓厚。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2021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桓台有11家企业榜上有名,数量全市第一。这11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利用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升级产品质量,巩固并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一组数据振奋人心:2020年桓台县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比2019年分别增长了83.3%和43.6%。正在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数有10家以上。2021年截至目前,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已达89家,超过去年全年总数;目前正在组织50家左右的企业参加今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争年底全县高企数量再有较大增长。
在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科技创新从未止步,研发投入从未减少。桓台县的企业在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和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自身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不断壮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群体成为支撑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今后,桓台县将继续着力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县域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通道,优化创新生态,在抢占科技研发制高点上实现新作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展现新担当,全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县,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开创桓台转型跨越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打造科技赋能的“桓台样板”,桓台县科技局局长吴丹满怀信心。
时令已过立秋,在桓台这片沃土上,依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不久,这里也将会迎来丰收的喜悦。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永成 通讯员 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