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河南、河北强降水影响,无棣县漳卫新河发生1996年以来最大洪水,同时遭遇台风“烟花”的降雨袭击,漳卫新河防汛形势极其严峻。滨州市水文中心干部职工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和台风,提前谋划,科学分析,团结一心,尽职尽责,圆满完成漳卫新河的洪水测报工作。
一、 科学判断,组织保障有力
此次洪水受台风“烟花”的叠加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增大,省市县三级政府高度重视,滨州市水文中心迅速反应,及时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市水文中心主任宗先国同志任组长,副主任于传宁、孔令太任副组长,水情科、测验科、办公室、无棣水文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全面分析漳卫新河洪水及“烟花”台风形势,对全市水文测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漳卫新河作为主战场,决定由党总支委员论攀同志带队,抽调各县水文中心业务骨干组成应急监测队支援无棣水文中心防汛测报工作。
(市水文中心召开应急防汛调度会议)
(修订漳卫新河辛集闸水位流量关系线)
二、 靠前服务,主动担当作为
7月26日,应急监测队到达无棣水文中心并召开“迎战漳卫新河大洪水动员会”,队长把应急监测队员分为三组,两个测流组,一个信息处理组,细化任务分工,责任到人,强调工作要求,会后全体队员迅速到达工作岗位,熟悉工作环境。
(迎战漳卫新河大洪水动员会议)
应急监测队在论攀队长的带领下,第一时间赶到无棣县漳卫新河防洪抢险应急处置指挥部,与指挥部进行对接,安排测流人员、值班人员驻守辛集闸防汛指挥部,及时为指挥部提供准确、实时的水情信息。主动与漳卫南局无棣河务局沟通协调相关数据,建立水文数据共享群,协调统一发布水文数据。应急监测队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的精神受到指挥部的充分肯定。
(漳卫新河冒雨监测流量)
(夜间抢测洪水)
三、 现场勘查,准备工作安排得当
应急监测队现场勘察时发现,辛集闸无自动观测设备,水位是人工观测,当水位到5m左右时,将淹没水尺上限,无法观测水位,水势较大时人工观测具有一定危险性,应急监测队当机立断,紧急加装了一套雷达水位计,该设备每6分钟自动采集上传一次水位数据,在水位较低的前几天与人工观测比测后,数据准确可靠,该设备在后期提供水位数据时发挥重大作用。最初的测流断面设在辛集闸下游3公里贾家桥处,经现场勘察,后期水位上涨会淹没桥面,无法实施测流,监测队提前研判,沿河仔细查找,最终在辛集闸上游3公里泊头桥和下游14公里埕口大桥设置临时测流断面,为保证测流人员安全,与指挥部沟通协调,在埕口测流时,由交警为其警戒,保证测流安全。正是前期的工作做得充分,决断准确,为提供准确的水文数据打下了坚实基础。
(紧急加装雷达水位计)
(电波流速仪比测)
四、 精准测报,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监测队及时将观测数据上传省、市水文中心,经水文部门综合分析,及时发布水情信息,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市水文中心水情科根据漳卫新河上游水势变化,及时进行洪水预测预报,共发布漳卫新河洪水预测10期。经实测,漳卫新河辛集闸于8月3日14时出现洪峰,洪峰流量641立方米每秒,相应水位5.83米。准确及时的水文数据,为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了可靠支撑,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充分发挥了水文部门耳目和参谋的作用。截止8月10日12时,应急监测队员不分昼夜往返于各测流断面,行驶路程2000余公里,共测流90次,发布雨水情信息1.5万余条,发布水文简报33期,为防汛调度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水文服务。
五、 宣传有力,水文作用彰显
整个洪水过程中,先后有30批领导来辛集闸调研指导防汛工作,每位来的领导最先关注的都是水文数据,通过水文数据协助领导决策,水文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在水文监测工作中,应急监测队受省、市、县三级媒体的采访报道6次,专题报道3次,通过媒体向社会大众及时发布水势变化和现场情况,通过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水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水文的职能和作用,让普通大众了解到水文人坚守一线、不惧危险的艰苦奋斗精神。
(媒体报道)
(论攀同志、潘毅同志接受采访)
六、 紧抓安全,全程贯彻无险
应急监测队报道之初,就要求每位队员树牢安全意识,守牢安全底线,确保人员、工作双安全。无论狂风还是暴雨,无论道路泥泞还是烈日炎炎,每位监测队员日夜坚守测流一线,严格遵守测流规范要求,不畏艰险,发挥水文精神,抢测洪水,为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赢得时间,为汛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事实证明,应急监测队顺利完成了各项职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是一只团结的队伍,是一只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只能打胜仗的队伍,是一只让人民放心的队伍。
(应急监测队员)
记者 刘萍 通讯员 潘毅 论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