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小区准备老旧小区改造事宜后,我很少蹲在办公室,成天的走街入户。你瞧,我的步数长期在微信朋友圈位居榜首呢!”谈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胶州市南社区网格员都宁如是说。
一条条车迹宛若缕缕丝线,穿梭于阜安街道的每条街巷,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完成了居民的一个个愿景。市南社区党委组建市南小区改造整治突击队,党员干部和志愿者骑自行车挨家入户,进行工作宣传和政策解读,了解居民需求,制定合理改造方案,共收集居民意见建议50余条,真正做到百姓“点餐”政府“下厨”。针对部分村社“脏乱差”的问题,党员干部多次骑自行车走街串巷,现场发现并解决问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建立“干部查隐患”机制,每周深入企业、九小场所、老旧小区查看消防设施、燃气管道等情况,确保辖区安全与稳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作为党和政府连接百姓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是永恒的主题。去年下半年以来,阜安街道将创新本土特色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作为新形势下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徒步巡查”为依托,遵循“人车合一,绿色出行”理念,创新提出“自行车模式”工作法,秉持“车把引领方向、车身强固组织、链条带动运行、车轮轧出轨迹”的思路,探索出了具有阜安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范式。
自实施“自行车模式”工作法以来,238名党员干部以骑行巡街的方式,带头深入小区、走街串巷,用车轮丈量着民情,以行动践行初心。“今年,我们共开展骑行巡察200余次,了解民生诉求121个,现在解决率为95.4%,既提高了工作实效,又拉近了我们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市南社区党委书记黑振兰高兴地说,“现在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老百姓从过去的‘请着来’到现在的‘抢着来’,形成一种社区治理的良性循环。”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骑自行车走街巷,访贫问苦暖民心。我们积极运用‘自行车模式’工作法,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用党员干部的‘辛勤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阜安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泽说。
来源:胶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