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周边省份强降雨和台风“烟花”的影响,我省境内卫运河、漳卫新河防洪压力大,防汛形势严峻。按照总队跨区域增援命令,支队迅速调集3车、20名指战员、2台大功率排涝泵驰援德州、滨州,全体参战指战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视灾情为命令、视灾区为战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全力以赴排涝抢险。7月29日至8月5日,支队防汛抗洪救援队共出动116人次,出动车辆17辆次,排水排涝3.2万立方,加固堤坝200米,巡查排险20余公里,图传信息22小时,熟悉演练3家次,充分发挥了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作用,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解难,得到了各级领导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组织引领到位,把防汛救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战时政治工作服务保障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始终,队伍高度稳定、干劲十足。召开战前誓师动员大会、递交请战书,树立抗洪决心。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重温入党誓词,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见缝插针组织“战地学堂”,学习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传达各级领导批示和会议要求。开展谈心谈话30人次,全面掌握思想动态,及时解决指战员的忧心事、烦心事。为2名指战员举办“战地生日会”,传递组织温暖。
坚决执行命令,全体指战员不怕疲劳连续奋战。主动协调对接属地防汛指挥部、武装部、镇、村负责人,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工作机制,掌握各方信息,精准分析研判,牢牢掌握救灾行动主动权。在属地支队在带领下,前往漳卫新河沿岸的21个行政村、9个闸口、3个涵洞、2处堤坝工段、1个化工园区进行实地勘查。将支队参战力量,划分3个作战小组, 72小时轮流在埕口镇西南村执行堤坝巩固、巡查排险、排水排涝、水位监控等任务。期间,共排水排涝3.2万立方,加固堤坝200米,巡查排险20余公里、上传图像22余小时。
宣传直抵一线,典型榜样立起标杆做出表率。建立战时宣传联动机制,前方宣传组与支队融媒体中心实时互通,同作战、同策划、同报道。组建战地宣传队,全景式呈现防汛抗洪情况,随队开展新闻采访和宣传报道。开展“身边榜样”评选活动,推出7名先进典型,引导指战员打头阵、挑大梁、当尖兵。期间,累积拍摄照片素材30G,视频素材220余分钟,典型素材被新京报、山东电视台、济宁电视台、济宁晚报、鲁网等广泛采用。发挥新媒体迅速快捷、传播力强的优势,把握新闻媒体导向,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发布信息25篇,推出“德州!我们来啦”“这是妈妈的味道”“将党旗插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等优质短视频,充分展现了济宁消防队伍良好形象。
战勤保障同行,为打赢防汛抗洪攻坚战打牢基础。联合厂家,每日对高频次使用的大功率排涝泵进行全方位检查维护;与总队前指共同探索大功率排涝泵配合农用水带排涝新方式,在排涝一线推广使用;利用4G单兵、布控球、无人机监测积水重点区域及河道重点工段,实现了人与装备高效融合。在属地支队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基础上,安排专人采购牛奶、水果、生活用品等,全力提升指战员生活水平。为参战指战员配发口罩、消毒凝胶等防疫物资,每天2次测量体温、定期核酸检测,时刻绷紧防疫弦。
严明战时纪律,坚决确保增援期间队伍安全稳定。多次召开临时党支部会议、全体指战员会议,传达学习《抗洪救灾八条战备纪律》和《抗洪抢险八条群众纪律》,部署战时要求,明确战时纪律,凝聚队伍斗志。成立战时督察队,不定时组织点名、队容检查等,确保队伍稳定有序。明确“杜绝饮食浪费”“恢复驻地卫生”等纪律,从细微处彰显队伍素养,得到了当地群众“还是共产党好,有你们在,我们就放心”的高度评价,在滨期间,队伍先后接收到群众锦旗4面,感谢信1封。
来源:济宁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