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要塞放哨,卫国站岗守岛。解甲归田当村仆,为民耕耘为民好!
青岛胶州市铺集镇高家庄新村党委副书记、沟里路网格党支部书记王保龙,当兵5年,退役后任村干部30年,秉持一颗初心,始终上进不辍,为村民服务,尽心竭力,赢得村民称赞和社会认可,被誉为俯首爱民的“老黄牛”。今年60岁的王保龙,1978年高中毕业,1979年11月应征入伍,来到烟台长岛某要塞守备部队,成为一名光荣的祖国海防战士。初入军营,艰苦的军事训练,锻造他钢筋铁骨般体魄,以适应严酷的守岛生活。使命神圣,任务艰巨,斗志昂扬,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1981年冬天,他随全连转岗到要塞守备部队几万亩的昌邑昌北农场生产基地,种植水稻、大豆,供应部队,自给自足。经过3年多滚摸爬打,百炼成钢,1983年7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嘉奖。1984年12月,他复员回村务农。1987年3月,他任村“两委会”成员。1989年9月,换届选举,他当选为村委会主任。1991年年底,他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0年秋天。2014年8月1日,他再次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今年四五月份。2021年5月组建新村换届之后,他当选为高家庄新村党委副书记、沟里路网格党支部书记。回首王保龙累计30年的农村工作历程,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和为村民服务甘做爱民“老黄牛”的不懈奋斗、赤诚初心!从1990年开始,他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党建引领,修街打路、兴修水利、绿化美化、移风易俗、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滚滚洪流,使昔日穷乡僻壤的沟里路,一跃成为铺集镇北部靓丽的时代新村。由铺集北通高密的县级公路经村而过,南来北往的过客无不给今日沟里路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留下啧啧赞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坐落该村西北有一座小二型水库,库容40万立方米,可覆盖灌溉该村900余亩土地。在铺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积极争取上级水利扶持资金250余万元,2008年、2014年,分两次对该小二型水库进行清淤、架桥,用日照石护坡,天旱浇地,天涝蓄水,保证发挥水库的最大效益。2018年,争取“一事一议”资金20万元,在村南河底新建容量3000立方米、灌溉农田150亩的平塘一座。两项水利工程,为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庄环境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2017年,王保龙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顺应民意,拆村委旧屋11间,争取组织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6间高标准村委办公室。2018年,争取文体专项资金30万元,建成500平方米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处,新上健身器材一套,方便村民文化体育活动。在历年接续打造的基础上,2019年,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0余万元,对村庄15条大小街巷,进行水泥硬化,使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赢得村民交口称赞。移风易俗,开办村级喜事大厅,实行厚养薄葬,减轻村民负担,推树文明风尚。积极响应铺集镇移风易俗、“三风创建”(户户亮家风、村村立村训、全镇树新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号召,因陋就简,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开办村级喜事大厅,免费提供给村民办理结婚庆典喜宴,方便了村民就近相互庆贺,节省了开支,简节而不失庄重,新人踩街,庄邻喝彩,乡愁满满,超凡脱俗。在殡葬改革方面,更是大力提倡厚养薄葬。坚决取消以往铺张浪费的繁文缛节和攀比好面子陋习,黑纱白花送故人,入土为安是孝顺。一场丧事费用由原来的一两万元锐减到一两千元,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廉洁勤政,公正爱民,是王保龙30年如一日始终秉持的操守与底线。1992年秋冬,铺集镇拦胶河而筑澄月湖,全民上工,昼夜不停。王保龙带工吃住在工地上,为节省7元的住宿费,他宁可睡在拖拉机斗里,实在冻得慌,就躺进玉米秸垛里过夜。说来事小,其廉洁程度可见一斑。其身正不令而行,在他带领下,村班子勤政为民,令行禁止,村庄和衷共济,上下同心,祥和稳定,生机勃勃。新村新气象,老兵新担当。“党员村民选咱,咱就得真给他们办事!”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却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公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