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在张店共青团西路和新村西路的四年时光,我想我和淄博这座城市应该不会有太多交集,当然也不会选择留在这里。稷下湖畔春秋四度,四年前刚进入山东理工大学的懵懂青涩恍如昨日,在这个盛夏过后,我将以选调生的身份留在淄博,奔赴临淄区皇城镇农村基层。
谈起淄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车牌鲁C、传统工业城市,此外知之甚少。2017年,从泰安来淄博求学的我也不例外,甚至很多同学在来到山东理工大学之前,都以为学校在济南,也因淄博的“不出名”失落几分。但是作为在淄博度过四年大学时光的我,现在觉得很有必要给淄博正名。
在我的印象中,这几年特别是最近两三年,在淄博抬头便是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淄博环境质量日益改善是真实可见的。大学期间,我曾在淄博市绿丝带发展中心实践学习,了解到淄博市政府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和部分小伙伴也有幸接触到很多致力于绿色生态和环保事业的爱心人士。那时,我便相信,淄博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想说的是,环境的改善只是淄博这座城市在努力转型、奋力发展中的一个缩影。
除了环境越来越好,我想最能让我留在这里的原因还是人,尤其是陌生人之间萍水相逢的互相关心,古道热肠是淄博人给我留下的印象。
入职体检的前两天,我因吃坏肚子颇感不适,于是便到诊所打点滴。当时天虽然已经不大冷,但是打针时胳膊还是冻得慌,我使劲揪了揪自己的衣袖,希望暖和点,旁边一位陪老人就诊的阿姨只是余光看到了我揪袖子的动作,就默默地把诊所里的暖手宝加热好,垫到我的手臂下,后来这位阿姨在离开前,又贴心地帮我换了一次暖手宝。那一刻,不仅我的手臂感到了温暖,一股暖流更是瞬间注入心窝。
第二天,我又去打点滴时,因为头天休息较差,身疲力乏,瞌睡不断。没有人陪我就诊,我若睡着了就没法看输液药量,一位就诊的阿姨见状主动提出要帮我看着输液瓶,并嘱咐我放心睡。那一刻,古道热肠的淄博人让我非常感动。
在淄博工作,我们还可以享受各种人才优惠政策。大学毕业后,我们不少同学都选择留在了淄博,或从事教育工作,或从事媒体工作。除了正常的工资以外,按照淄博人才政策,本科生可以拿到千元补贴。政府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心怀感激,将更好地为淄博发光发热。
淄博的农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连阿里巴巴都在持续加码对淄博农业的投入,淄博的乡村振兴做得非常好,在全国都很出名。这几年,着眼于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淄博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乡村也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也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作为农民的儿子,我看到了广大乡村的迫切需求,也被淄博这座城市所感动,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热切期待并时刻准备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向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工作者而不懈努力,不负青春,不负未来。
讲述人:张朋(山东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生、临淄区委组织部选调生)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良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