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峥嵘岁月,传红色精神。今天是八一建军节,让我们一起来探望那些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的老军人,一起来聆听,一枚枚军功章背后的故事。
高洪义:不怕,这是军人的意志
“1947年我参军入伍,在部队担任卫生员,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高洪义回忆道,在战争中,他参加了救护队,时刻冒着枪林弹雨为受伤的战友包扎,照顾和运送重伤员,“战争打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
在淮海战役的时候,部队卫生员缺乏,但是伤员都是成批成批地抬下来的,高洪义只能一刻都不停地为这些伤员清洗伤口、上药、包扎,回想起淮海战役,老人仍心有余悸,他告诉我们,战场上冒着火的炮弹经常在头顶呼啸而过,或者在周围爆炸,“不能害怕,必须要冲上前去,把伤员救下来。”
祁永服:记忆逐渐褪去 难忘通讯员身份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全面展开,祁永服所在的通讯班负责保护解放军第26军指挥部渡江,老人家回忆,当时江流十分湍急,敌军的飞机在天上炸,地面上有大炮轰,还有机枪扫射,“我们划着小木船横渡长江,十几里的江面,我们八个战士用工兵铲奋力划了四五个小时才到达对面江面。”
过江之后,战士们一路向南解放镇江、无锡、苏州等城市,因为战事紧、任务重,祁永服往前线传达命令的时候,只能抄近道,走得都是泥泞不堪的田埂和只能下一只脚的羊肠小道,常常满身泥巴,他时常说,“信息能不能传递出去,决定着战争的胜败,这是通讯员的任务,必须完成。”
王清涛: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战场上险象环生,面对敌人的飞机轮番轰炸,机枪弹炮持续扫射,志愿军战士们依旧士气不减,“为了不被敌军发现,我们等天色完全暗下来了再行军,但是敌军有照明弹,炮弹哗啦一下打下来,四周都铮明瓦亮。”
再苦再难,战士们保家卫国的情怀始终不变,他们浴血奋战、势如破竹、捷报频传,和朝鲜人民一同将敌人逼退到三八线以南,“我们是正义的战争,必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王老语气坚定地说。
孔庆福:空军就是要集中精力搞飞行
他在长空零失误翱翔超过2000小时,每一次飞行,都是孔庆福向天空、向极限发起的冲锋和挑战。回忆起那段经历。老人家拿出两架小型飞机模型,为我们展示在部队时的日常训练,“飞机一旦发动就开始算作飞行时间,一般情况下,25分钟飞一趟,一天可以飞行3趟到4趟。”
孔庆福回忆着,在空军的27年,他目睹了太多战友为祖国安危奉献出宝贵生命,他也有一半的时间没有回家探望过母亲。但孔庆福还是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军人的责任,为国家、为人民不断奉献着。
小小的军功章,是历史的凝聚,是光荣的象征,尽管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但是老兵曾经的辉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去。它记录着那一场场举世瞩目的战役,也见证了英勇的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英勇贡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邹慧 付三义 牟怡晓 实习生 郭馨煜 日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