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淄博市民张先生夫妻俩人带着两个孩子和双方父母,一家三代八口开着两辆车从淄博家里出发开往青岛。“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都要去青岛住几天,我和媳妇休年假能住一周,我俩的父母都退休了可以带孩子在青岛过暑假。”
张先生夫妻俩2017年就在青岛市黄岛区的星光岛上买了一套两居室海景房,2020年又在同一个小区买了一套三居室。“购买第一套纯属投资,没想到双方老人都喜欢来住,就有点儿住不开了,去年又买了一套三居室。”张先生有点遗憾没有早点考虑老人的需求,“原来以为老人年纪大了不愿意到外地生活,可是去年住进来以后发现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小区管家服务也特别周到,老人在这里住比在老家还舒心。”
移居时代,异地置业成为大势所趋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旅居”需求越发明显;另一方面,社会老龄化现象逐步凸显,优质气候资源越发珍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健康、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养老、度假需求越发明显;而城市经济群、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等发展建设迅速,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增强,投资性资产配置调整也变得越发重要。
多种需求发展使得异地置业的趋势愈发明显,尤其是拥有稀缺气候资源的旅游型城市,近些年异地置业的比例有了明显上涨趋势。
据统计,2019年昆明异地置业比例在69%,西双版纳2019年异地置业比例为83.6%,海口2019年异地置业比例为69%,珠海的异地置业比例为63%。
与异地置业业务风生水起的南方城市相比,北方城市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即便是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为标志的青岛,异地置业客户比例也不超过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城市限购给外地人群购房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异地置业的服务和售后水平不高,难以吸引外地客户。
大势之下,异地置业服务鱼龙混杂
本地居民置业渠道多多,既可以通过家门口熟悉的中介买卖二手房,又可以直接到售楼处购买新房。对于大多数中介和开发商来说,将广告和服务聚焦与本地客户省时省心,异地客户的获客成本太高。
房屋信息不对称、行业服务不标准,导致异地置业者陷入“置业无门”的窘境:“本以为是出门旅游,变成不买房不让走”、“自己未住的别墅,未经许可变成剧组拍摄地,财务损失严重”、“交完房款就失联,中介门店门头都拆了” ……诸如此类的新闻频发,令有异地置业需求的人们望“楼”却步。
社会性问题的丛生,溯源问题本质,多是由于异地置业距离远,导致看房不便,以及从购房到期房交付存在接近两年半的“空窗期”,期间很容易碰到因非正规平台的置业顾问换工作联系不上或看房中介搬迁、倒闭等问题,导致置业后无人跟进后续服务,工程进度、周边配套发展全然不知等一系列售后问题。
业务蓝海,异地置业引起行业关注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介公司和地产公司意识到了异地置业客户的重要性。以山东省内来说,在淄博、潍坊、东营都可以看到青岛楼盘展厅。这些展厅既有开发商自己设置的,也有中介公司开办的。
而地产公司在异地置业服务方面比中介公司有明显的品牌优势,融创、万科等头部地产公司纷纷在异地置业方面投入人力、财力,纷纷推出异地置业专项服务,有的公司甚至将异地置业团队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服务品牌。
仅潍坊一地,就有包括融创、万科、碧桂园等等近十家城市展厅,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些展厅水平层次不齐,多数只是项目大杂烩,能够形成标准化服务的仅为少数。这其中,融创的展厅从视觉识别到服务内容,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拥有自己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品牌企业。
品牌赋能,异地置业迎来标准化时代
在融创青岛城市展厅,记者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接待中心,这里没有常规地产沙盘,没有满目广告语的罗列,这里更像一个城市会客厅,有咖啡吧,VIP会客厅,人来人往,经现场问询记者发现还有不少人在这里借用场地临时办公,与朋友会面。
“我们是融创自有的异地置业团队,已经成立四年多了,现在也在做一个融创自己的异地置业服务品牌,马上就能与大家见面了,不仅有统一的形象和标识,更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展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品牌是融创立足于这4年异地置业服务发展与对未来发展思考而打造的服务品牌,自我定义为“最专业异地服务官”。
“小邻不仅是融创自己的异地置业品牌,更是想要通过自己的点滴行为,能够号召影响更多的人关注到异地置业服务,共同弥补异地置业服务的缺失。”展厅工作人员介绍说。
地产行业原来的粗放式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精细化调研、差异化获客、标准化服务将逐渐成为新趋势。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