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实现精准、高效执法,减少现场检查频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采取遥感监测、走航监测、用电监控、红外摄像机、无人机、自动监测等手段,大力开展非现场执法,执法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对排污单位的差异化监管、远程监管、全流程监管,倒逼企业切实抗牢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打消违法排污侥幸心理,保障治污设施有效运行,提高治污水平,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有效保障。
遥感监测,凝聚执法监管焦点。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每周对全市范围内臭氧前体物VOCs和NOx高值区进行精准筛选识别,特别是多次出现高值的区域,找出执法监管重点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排查,提升执法监管针对性,提高排查效率。


走航监测,锁定违法排污企业。
按照“走航监测—锁定目标—跟踪监测—督办查处—整改复查”的闭环执法模式,对化工园区、工业聚集区等进行大范围、大纵深、24小时走航监测,对问题突出的重点企业进行不定时重点走航监测,今年以来,共发现问题企业248家,对发现的问题企业,聘请有资质的三方监测公司进行污染物排放情况监测,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0余件,罚款1300余万元,走航监测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


红外检测,精准锁定超标排污口。
为打击企业趁夜色违规偷排大气污染问题,充分利用红外摄像机的热成像功能,对远处和高处的污染物排放口进行定向识别,帮助执法人员在黑暗中快速找准目标,提高执法效率。


用电监管,精确锁定违法证据。
充分利用3682余家企业用电监控系统,对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进行同步用电量监测,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企业进行实时在线报警,精准锁定违法行为,实现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全时段靶向监管,让此类违法行为无所遁形。


无人机飞检,违法排污暴露无遗。
为解决大企业占地面积大、排污口多、检查时间长,检查效率低的问题,引入无人机辅助执法,执法监管从平面时代进入立体时代,通过不定期利用无人机进行飞行巡查,利用空中视角可直观的观察各企业厂区生产状况,特别是涉及废水排放问题,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动监测,实现污染物排放全时监管。
自动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对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时监管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排放总量进行全面监管,实现数据留痕,为企业污染物排放戴上“紧箍咒”!
来源:潍坊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