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讲
村里会计正一刻不停的往爱心榜上写捐赠记录:赵贵娟200元,赵兰芳200元,赵艳梅8箱奶、2箱火腿肠,赵占云10个西瓜……
“六月六,娘要吃女儿的一顿肉,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我专门从深圳赶回来给老人过节,今天村里在外的女儿们都一块回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给村养老服务中心奉献我们的一点爱心,让全村老人们都能吃上‘女儿’买的肉。”从赵家村走出去的赵玉爱告诉记者。
赵玉爱的母亲已经84岁,父亲85岁,老两口平时就在村养老服务中心吃午餐。对远行在外的赵玉爱来说,“父母在村里吃的好,身在外地也放心”。
“村里办起养老服务中心,全村老人都跟着得实惠,虽然家里老人还不到年龄,但是我打心里觉得这个政策好,所以也想尽点绵薄之力支持村里。”与赵玉爱不同的是,远嫁潍坊的赵桂梅的父母还不到享受免费午餐的年龄,但是她与村里其他女儿一样,也来捐款捐物。
赵桂梅告诉记者,大约半个月前,从赵家村嫁出去或工作在外的女儿们自发的成立了一个微信群,大家在群里商量,“全村老人一家亲,农历六月初六一起回娘家,到养老服务中心看望老人,也为养老服务中心办的更好贡献点力量”,倡议一发,群成员纷纷响应。于是,六月初六这天,60多个女儿,分别从深圳、青岛、潍坊、日照市区等多个城市赶回村里,给老人们送上了这顿“肉”:12850元爱心款和蔬菜、瓜果、肉蛋奶等物资。
据了解,两个月前,赵家村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村里70多位75岁以上的老人吃上了免费午餐。消息迅速传出了村,传到了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年轻人耳朵里。
在养老服务中心的一面墙上,爱心榜三个字格外显眼,不同数额的捐款写的一清二楚。赵家村委员会主任赵玉民告诉记者,自从养老服务中心办起来,捐款捐物的络绎不绝,村里走出去的人想让养老服务中心办的越来越好,所以自发捐款来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