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车辙严重的灯控路口应用灌入式复合路面,灌入式复合路面是在柔性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中灌注刚性较强的复合浆体,形成刚柔并济的复合路面,既具有沥青路面的美观舒适,同时兼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高抗车辙能力。”
7月8日上午,在S235高淄线高青邹平界至邹平韩店段中修工程施工一标段,项目部负责人吴桂军告诉记者,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沥青路面的柔性及高温易变形性,对于重载高温车辙有显著效果,应用于重载交通、渠化交通及交叉口路段能起到较好的抗车辙作用,滨州是全省率先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地市之一。
记者从滨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获悉,今年总投资2亿元实施的57公里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提升工程被综合纳入市政府12156民生工程,着力改善公众出行条件,努力提升公路服务品质。从6月中旬开始,2021年滨州市普通国省道干线路面提升工程全部开工,三个项目分别为G340东子线沾化县城至G205交叉口段中修工程、S234惠沂线邹平台子至邹平章丘段大中修工程、S235高淄线高青邹平界至邹平韩店段中修工程。虽是炎炎夏日,可滨州市国省道干线路面提升工程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个路段自2008年建成通车以来,尚未进行过全面的路面养护维修,目前道路总体状况较差,沥青路面已出现大量病害,主要是不同程度的纵横裂缝、车辙及块裂、龟裂等,已影响行车舒适性、安全性,亟需进行维修养护。”在G340东子线沾化县城至G205交叉口段中修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张文勇告诉记者,项目起于滨州市沾化区城西S236平交口,向西止于G205交叉口,全长30.878km。整个工程采用挖补罩面和就地热再生技术。
对于这类的路面提升工程来说,修补的面积大,技术要求高,相应的也要求机械设备的数量和装备水平要高。三个普通国省道干线路面提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就大量使用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备。
以基层混合料为例,他们采用振动拌和的方式。振动搅拌是在强制式搅拌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频振动,提高了物料的搅拌均匀性,采用振动搅拌技术的水稳基层材料,离析现象明显减少,压实更加容易,基层裂缝数量大幅度减少,大大提高了基层的耐久性。
为解决热熔型反光标线的使用寿命短,模糊不清、夜间能见度不佳的问题,部分路段首次引进高亮持久三级反光标线,该标线使用寿命可达4年,通车二年后反光性能仍然满足要求。
部分路段采用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就地热再生施工工作效率高,每分钟可行进3-5米路面再生,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交通封闭时间短,有效节省施工工期;并且实现了旧沥青路面材料的100%再生利用。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可以节约近65.2%的能源消耗,减少高达70.4%的二氧化碳排放。就地热再生技术是资源循环链最短、旧路面材料利用率和价值利用率最高、节能环保的创新型养护技术,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交通组织上,他们创新采用移动式施工段落隔离设施,方便快捷,安全有效,文明美观。”在S235高淄线高青邹平界至邹平韩店段中修工程南侧,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技术服务科科员孙鹏鹏指着一排隔离设施告诉记者。
S235高淄线高青邹平界至邹平韩店段中修工程起点位于邹平高青界,终点止于Y035平面交叉口,路线长13.402km,一、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在工程中,他们充分回收利用旧材料,基层采用厂拌冷再生水稳混合料,沥青下面层采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减少了新材料的用量,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并且,沥青拌合站增加粉尘及沥青烟气处理系统,减少污染,绿色环保。
他们还采用高标准全封闭式钢结构网架料棚,将沥青、稳定土、混凝土拌合站的冷料仓、原材料(旧路回收材料)全部封闭在料棚中,并配备了智能喷雾降尘系统,防止灰尘扩散污染环境;沥青加热采用电加热代替燃油锅炉,骨料加热实现油改气,将生产作业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施工现场坑槽处理采用带吸尘功能的干式清扫车进行吸尘清扫,有效的解决了老式鼓风机清扫扬尘问题。
施工生产过程中,积极进行技术创新,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基层拌合站增设下料口粉尘回收装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基层拌合站细集料冷料仓采用不锈钢板改造(已获实用新型专利),减少细料结团聚集挂壁,减少料仓振动下料,省去人工辅助下料,节约人工,提高效率,保证了混合料质量。
“S234惠沂线邹平台子至邹平章丘界段大中修项目部分重交通平交道口采用NRP无车辙沥青混合技术,通过最强化的沥青混合料改性设计,打造高抗车辙性能沥青路面。”该项目经理张英泽介绍,并且,所有施工车辆及机械均安装了倒车雷达及倒车影像,最大程度的预防车辆、机械伤害事故。在精细化管理方面,他们建立健全了全面质量保证体系,采用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对全过程进行管理,科学组织施工;采用青苹果系统对原材料验收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控。
据悉,S234惠沂线起于惠民县,终于临沂市沂水县,全长297.3Km。本项目路段是S234惠沂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台子镇以北,黄河南大坝坡脚处,路线全长15.965Km,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
“路面基层目前完成总量的80%,本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已完成总投资的近30%。”张英泽称,主体工程计划8月底结束,防护、排水等附属工程计划于9月底全部结束。现在正加班加点,进行沥青路面的紧张施工,争取早日通车,为人们出行提供最大方便。
记者 姚行彬 通讯员 王颖 杨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