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历史悠久,
王峰,字凯源,1953年4月出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日照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楷书宗晋唐,工“欧阳询” ;行草书主习“二王”,兼唐宋法;隶书以《张迁》《礼器》等汉碑为宗;篆书则《泰山石刻》《绎山碑》旁及甲金文。王峰习书,皆以“师古而不泥古”为准绳,师其骨法而结合现代诸美学、文艺等门类,触类旁通。
王峰自幼喜爱书法,曾遍临诸体法帖。“我最早学习书法是在城关南小,当时是在三四年级,有一个牟敦球老师,他是教柳体楷书。就在那时候起,我就建立起了对于书法的兴趣,并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后来我就试着模仿各路大家的书法,最初的时候就是模仿草书,草书灵动,飘逸,写起来也很有感觉。青年的时候有幸去到北京,得到了‘北京五康’等老师的悉心教导,书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虽然年龄已经六十八岁,但王峰目光睿智,休闲儒雅的气度格外与众不同。五十余年的书艺之路,他始终把美统一于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之中,其作品多角度地析视出其馨香的品行和高洁的志向。他不走捷径,不图虚名,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追风,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王峰认为,学书不仅仅是求知,更重要的是通过书法来治心、修身、养性,以此来进道德、修人格,正如黄庭坚《书缯卷后》所云:“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多年来,王峰早已把书法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为之聚,感情为之系,智慧为之生。中国书法,以正书为正道,书法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很重要,文化需要发展,书法也需要发展,当然,好的文化想要流传下去,这些都需要年轻人来接班完成。对于年轻人,王峰也有自己的一些建议:“年轻人学习书法,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在长期实践中锻炼技法与提高审美,开始可以照着一两本字帖学,深钻研,学好了之后可以再逐渐扩散开来,参与一些展览,来提升一下价值,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书法,可以陶冶情操,对生活也会产生一些不一样的看法。”从极简处入手,做到极致。这是老先生给予现代年轻人的重要启示。
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
磨不灭的是王峰先生对于书法的一片赤诚。
书法,是他少年时的渴望,
青年时的信仰,中年时的笃定,
老年时的陪伴。
他用大半辈子的时光诠释了对于书法的热爱,
对于理想的坚持。
从王峰身上可以看出,
专注一件事,砍掉多余野心,
让目标变得少而重要,
掘井及泉,精益求精,
将这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终时间会给你极致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