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名单公布,济宁市政协文史馆馆长、研究馆员高秀丽榜上有名,获此殊荣。
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是长期在我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每两年评选一次,需要严格评审、公示、考察等程序,2020年度共推荐评选30名。
高秀丽同志是济宁市政协着力建设全国一流政协文史馆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济宁市博物馆和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从事文史研究工作20多年,先后荣获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济宁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济宁市首届“文化英才”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山东省第十三次妇代会代表。
高秀丽同志是努力型+学习型的专家学者。在倾心从事文博工作的同时,她勇担使命、潜心学术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文史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主编专业书籍3种,所撰论文两次荣获济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课题三次参选济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优秀课题,2021年度课题《山东省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及其保护更新策略研究》再次立项。同时参与多类书刊编写,积极推动地方史及运河文化研究,探索解决考古及大运河保护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及提升大运河保护人员的研究能力等工作,出版汉文化及运河等研究领域独著两部:《孝行天下---嘉祥武氏祠孝文化研究》《清代驻济宁河道衙门与河道总督》,确立了济宁汉代文化和运河文化在全国研究中的领先地位。她总结自己二十年的文博专业和运河文化工作实践,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对运河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及其产业化等现实问题发表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得到了学术界认可。其中专著《清代驻济宁河道衙门与河道总督》一经出版,就引起了业内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在文物考古研究室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付庄遗址、旷山汉墓、竹园汉墓等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尤其是旷山汉墓及竹园汉墓保护复原研究工作,填补了济宁地区文物保护方面的空白。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高秀丽同志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探索,是二十六年磨一剑的辛勤付出。初心不改,情志弥坚。站在市政协文史馆这个新的平台,高秀丽同志将继续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人民政协故事、讲好济宁故事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