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心所向,办好民生实事。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始终坚持将“为民办实事”贯彻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对焦群众在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急难盼愁”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市心理康复医院作为张应卫生院的健共体单位,以开展送医送药、专家坐诊、健康基地建设等多种帮扶合作形式,探索出一条独具“心理”特色的健共体合作新模式,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
今年医院选派精神科一科主任杨成超为张应卫生院建设心理咨询室、情绪宣泄室、沙盘室、音乐放松室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性指导,经过多方努力,张应卫生院的心理健康基地已初具规模,并于6月初,正式开门纳客。首开当天,杨主任现场坐诊,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2人,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送上了“心灵鸡汤”。群众纷纷表示:现在不愁吃穿了,心里头的烦心事添了不少,有心康的专家来我们这说叨说叨,感觉心理也敞亮了。
曾在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住院治疗小李,病情稳定后,回家休养。作为小李的主治医生,王培龙副主任对她一直记挂在心。在得知安排自己到张应卫生院服务时,王主任在卫生院负责人的陪同下专门到小李家访视,为小李进行病情复查及生活慰问。家属感谢说道:“谢谢王主任,小李现在爱说话了,能干点手工活,补贴点家用,我们的负担轻多了。
市心理康复医院作为全市精神卫生公共项目的牵头管理单位,全力做细做实全市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建档立卡,随访管理,并为重性、贫困精神病患落实免费医疗服务,对贫困家庭无力照顾的二级精神残疾人协助办理入住,切实减轻了病患的家庭负担,为他们提供了“医养结合”的温馨港湾。
家住张应的小何是一名高考生,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加,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成绩直线下滑,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了兴趣,整天闷在家里浑浑噩噩的度日,家长看见小何这种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后来来到市心理康复医院找刘玉萍主任做心理咨询,在刘主任的耐心疏导之下,两人搭建起信任关系,通过放松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减压治疗等手段,小何开始卸下心理包袱,慢慢的情绪开始好转,小何与刘主任互留了微信,分享一些自己的“小心事”,现在两人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今天小何听说刘主任来张应坐诊,特意前来看看刘主任。昔日那个闷闷不乐的小何不见了,现在已然是个爱笑、健谈的阳光大男孩。卫生院的工作人员表示:心康专家来院,让我们基层的医生也受益不少,认识到情绪不好、睡眠不好不仅影响生活,也可能产生其他疾病。
市心理康复医院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深扎在骨子里成为医务人员最鲜明的符号,学党史、护健康,转变观念,由治疗转向预防,通过专家“下沉”到基层,把最前沿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方法带给群众,让疾病在发生之前进行防范,让群众树立起健康生活的理念,全面提升市民身心健康水平。(通讯员: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