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是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淄博市在博山红叶柿岩旅游区举行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非遗进景区”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内容丰富的文物图片展和琉璃烧制技艺、布头画、内画、王村醋传统酿造技艺、多层刻纸等50余项非遗项目亮相活动现场,展示了淄博市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红叶柿岩旅游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淄博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博山桢寅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署《“非遗进景区”合作意向书》。
博山琉璃烧制非遗传承人孙燕告诉记者,今天参加非遗进景区活动,能让更多市民在端午节假期期间了解琉璃烧制技艺,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更好地宣传和保护非遗文化。
博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高健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博山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文物保护员队伍,率先推行文物长制度,真正形成了覆盖区、镇、村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本形成,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为打造博山文旅之都、淄博文化名城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悉,博山目前拥有琉璃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1项,鲁派内画等省级非遗11项,颜文姜传说等市级非遗60项。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2人。全区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博物馆19处。2020年淄博在堂鱼盘博物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张振香介绍,近年来,淄博市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呈现出鲜明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目前,全市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69项。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以“文物映耀 百年征程”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演展示活动、文物知识宣传普及等形式向群众展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拉近“文化遗产”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