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记者来到青岛胶州市胶西街道苑戈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丰收景象,一片片绿色的土豆茎叶铺在田地里,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垄垄黄澄澄的土豆安静地躺在那里。田间地头,一箱箱金灿灿的土豆整齐摆放,正准备装车发货。
“今年,整个街道土豆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基本上亩产能达到六七千斤,按照每斤批发价格0.75元来算,我们每亩净收入两三千元。”青岛苑戈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云舫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胶西街道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特别适合马铃薯种植,产出的土豆具有个大、圆润、淀粉含量高、口感好等特点,深受本地和外地蔬菜商贩们的喜爱。 胶西街道有“山东省马铃薯第一镇”的美誉。早在2010年12月份,农业农村部就通过了“胶西马铃薯”地理认证标志的申请。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胶西街道的土豆销路越来越宽,甚至走出国门,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目前,全街道从事马铃薯产业的村庄达到46个,从业人员更是达到了4万余人。通过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种植土豆既为村民们找到了稳定增收的渠道,也实现了粮食生产稳产保固的任务。土豆俨然成了胶西街道的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胶西街道也积极引进更新马铃薯品种,大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多层地膜覆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的土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不断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形成了“上有企业、中有合作社、下有农户”的产业发展联动模式,呈现出建基地、扶产业、活流通的新格局。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薛岳 雒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