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孩子在童年时代确立什么样的梦想,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他们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年初,济宁艺术剧院立足当下脱贫攻坚、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为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展示孔孟之乡文化扶贫成果,以微山湖湖区儿童学习生活的角度,用儿童视角的引导方式,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成长和教育问题,展现湖区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的精神内涵,创作排演了大型励志儿童剧《荡起双桨》。
全剧从一群模仿电视剧里铁道游击队玩抓鬼子游戏的孩子们开始,充满了有趣的地域特色。剧中反映的人物除了志愿来船校的老师林一燕,坚守了三十年的老校长,还有留守的孩子毛豆豆、残疾的学生张小柔、父亲酗酒的男孩于小飞、家境较好的学生王大富以及家境困难的犟婶儿等,这些人物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在情节的碰撞中,折射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理想信念以及家庭问题等。也许我们无法在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找到答案,但是这场演出可以把老师和孩子们可能会遇到的某些问题揭示出来。最初,船校的孩子们虽然十分期盼老师的到来,却用尽招数要把她赶走。而最终,老师用爱打动孩子,用知识为孩子打开眼睛。而孩子们和微山湖回报老师的,是让她敢于正视童年创伤并勇敢治愈,让她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据了解,此剧目2019年10月入围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复评项目;2020年5月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20年全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2020年11月7日作为“第七届武汉国际戏剧展演优秀展演剧目”赴武汉参加“戏剧温暖人生·第七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并被中央三套中国文艺栏目专题报道;2020年11月30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20年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
济宁艺术剧院院长侯劲松告诉我们,该剧还于2021年4月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百年征程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省优秀剧目展演剧目,同时今年7月还受邀赴京参加“第十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线下演出。“为了这部剧,我们几次去到微山县高楼乡的船校原型去采风,所以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鲜明,虽是乡村题材,但情节不落俗套。而且作为一部地级市剧院作品能够参加‘第十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线下演出,我们也非常荣幸。”侯劲松说。
教育的力量在于能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儿童剧《荡起双桨》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迈进新时代后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该剧的编剧王娟说,“全社会持续关注、共同努力办好教育事业,才能培育出越来越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踏踏实实做好这个戏,是我们能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为我们的孩子们所做的一件极其重要的事。”(通讯员 张媛媛) 来源:济宁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