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表彰大会上
东港的杨常锋,荣膺
杨常锋,中共党员,现任东港区扶贫办副主任。
杨常锋(中)在一线走访调研
参加扶贫工作5年来,杨常锋平均每年在脱贫一线走访调研150余天,全区7个镇街道、282个行政村,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牵头制定文件12份、政策4项,推动全区16090人实现脱贫。
杨常锋(左)在一线走访调研
杨常锋熟悉扶贫业务知识,参与培训授课32场次、4000余人次。创新实施的“5+2”全程纪实法、动态月报法、公益性岗位开发等措施,先后被省、市推广。
杨常锋开展扶贫业务培训
杨常锋
也是全区2000余名帮扶干部的缩影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
他们投身扶贫一线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全区9266户、160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3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532元提高到2020年的12194元。在2016-2020年日照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东港区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实现“五连冠”。
1
创新“5+2”全程纪实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如何退”的问题。
2
创新实施最低收入核算法,有效避免数字脱贫、算账脱贫现象发生。
户内档案袋——贫困群众享受到的各项扶贫政策、帮扶责任人联系卡、政策读本等一袋囊括。
3
创新行业部门信息比对及动态调整月报制度,避免贫困群众错享、漏享政策发生。
4
创新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模式,建立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东港区2018年“莓香河畔”产业扶贫项目(一期)。东港区集中决策、集中资金、集中实施、集中关联,将发展产业扶贫项目与培植壮大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不仅建立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机制,还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位于东石梁头村的2020年涛雒镇联体式温室大棚产业扶贫项目内,村民们抱着刚收割的芹菜笑开了花。
5
创新实施产业扶贫保险,抵御突发自然灾害,确保全区扶贫项目行稳致远。
东港区保险扶贫(试点)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6
创新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模式,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农户多方共赢局面。
东港区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合作签约仪式
7
创新“三专一减”健康扶贫模式,有效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东港区创新实施“三专一减”健康扶贫政策(即:专档管理、专人指导、专区治疗和患病贫困人口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分类减免),将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无缝对接。
8
创新扶贫基金运作模式,有效防范贫困户返贫风险。
全市扶贫基金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对因家庭成员患病等造成支出大幅增加、家庭基本生活难保障且易发生返贫风险的继续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即时帮扶贫困户给予适当生活补助。
9
创新利用项目收益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开发设置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鼓励有弱劳动能力、半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参与村级扶贫公益性岗位,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实现自给自足、勤劳致富。
10
创新“扶贫手拉手·大爱心连心”社会扶贫模式,构筑起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爱心志愿组织开展扶贫助老活动。
11
创新“一键解困+摆渡爱心食堂”志愿扶贫模式,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惠家官庄“摆渡”爱心食堂里,老人吃上了热乎的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