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唢呐吹起来,欢乐的秧歌扭起来,悠扬的茂腔唱起来。6月2日,在青岛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内的孔子六艺文化园,胶州秧歌、茂腔等非遗项目正在展演。来自12个国家的近20家海外华文媒体举行的“奋进新时代——华媒看山东”2021海外华人媒体齐鲁行活动走进胶州,在大沽河旅游度假区孔子六艺园欣赏了胶州秧歌等非遗文化表演。
热情似火的胶州秧歌《喜洋洋》拉开演出序幕;紧接着是欢快激烈的胶州吹打乐《喜庆》,而后表演的胶州秧歌《豪情鞭鼓俏秧歌》,婉转浓厚的茂腔选段《俺家有件传家宝》、《道姑诉罢冤仇恨》更是引得现场掌声如潮。让现场的海外华人媒体记者零距离地感受到了胶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
胶州秧歌,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发源于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东小屯村和南庄村等地,以“男刚女柔,螺旋摆动,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独特艺术魅力而著称于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首届中国秧歌节在胶州举办,中国秧歌《胶州宣言》约定:中国秧歌胶州秧歌节作为常设文化活动,落户胶州,每两年举办一次。《喜洋洋》、《豪情鞭鼓俏秧歌》等节目荣获“群星奖”等诸多奖项,胶州市被评为“中国秧歌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秧歌乡的故事》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连续公演两场,该剧加入了大量秧歌元素,是胶州秧歌和茂腔两项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2017年12月29日,胶州秧歌受邀参加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2018年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2018年,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的灯光焰火艺术晚会中,胶州秧歌少儿艺术团受邀参加《齐鲁风韵》表演,胶州秧歌再次惊艳全世界!
茂腔被誉为 “胶东之花”,在2006年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茂腔流行于胶东半岛的地方戏曲,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肘子鼓”。曲调质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代表作“四大京”、“八大记”等。(“四大京”《东京》、《西京》、《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玉杯记》、《绣鞋记》、《火龙记》、《金簪记》、《钥匙记》、《风筝记》、《丝兰记》)
海外华人媒体记者们被胶州非遗文化所吸引,纷纷拍照记录,表示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去,让更多海外华人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参加活动的海外华人媒体记者们在欣赏完节目演出后,还参观了黑陶馆、台湾艺术馆等非遗文化展区。
来源:文旅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