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集约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趋势下,提升土地投入产出率,是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近年来,我市把“亩均论英雄”理念始终贯穿于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加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大力实施节地增效,推动地尽其用,让“寸土寸金”的有限空间产生最大化的收益。
位于上合示范区的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由中国500强、行业领军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主要进行海上风电高端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为国内及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先进的智能风电装备。该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现在,办公楼已主体封顶,其中地上建设15层,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地下建设1层当作车库,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停车位、通风管道、消防设施等全部设置到地下,修建完成后将成为上合示范区工业项目中利用地下空间最大的项目。
落户胶莱街道的赛澳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在盘活一处闲置多年的厂房土地上建设的。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胶莱街道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与企业一起先后5次修改建设方案,在仅30亩的土地上新建地下一层,用于放置物料输送设备,在地上新建七层的膨化缓沉性高端饲料加工车间,增加了2000多平方米的生产新空间。
像这样“上天入地”的工业项目,在我市还有很多。位于温州路与扬州支路交汇处的兴源花都国际商业广场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项目工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集约用地,项目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提高项目的容积率,项目地上规划最高层为31层,容积率达到了2.57。目前,地下2层已基本完工,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主体封顶。
兴源花都国际商业广场项目由青岛鲁悦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将打造集5A国际精装写字楼,纯商务全装修人才公寓、精品购物、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纯法式风格的体验式综合商业广场。项目整体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60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个。
近年来,我市把“亩均论英雄”理念始终贯穿于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坚持“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对新增工业用地,严格执行容积率1.5以上、新建厂房不低于3层等用地要求,达不到要求不予安排用地;对在存量土地上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高层厂房增加容积率的,落实不加征土地价款政策,以此推动企业改造向空中要效益。同时,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对新出让的开发用地,特别是新建的学校操场、广场等公共设施,未规划利用地下空间的,除重大项目、民生项目外,不予安排用地。重新梳理全市学校操场、市民广场等未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载体,对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加快办理审批、供地手续,进一步挖掘地下空间潜力,发挥好其便民利民作用。
在海尔大道旁,一所崭新的小学拔地而起,这就是按照“向地下要空间”规划的市昱华实验小学项目。走进项目建设现场,一座座教学楼已经建设完工,学校的整体绿化和内部装修也正在有序推进,整个校园显得非常整洁而宽敞。项目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结合学校特色优化调整建设规划方案,将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地下车库、100多平方米的换热站、近200平方米的配电室等设备设施全部转移到地下空间,进一步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像昱华实验小学一样,第六实验小学综合教学楼及运动场、胶州一中的风雨操场和餐厅、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建教学楼、第十中学新建综合教学楼及运动场工程纷纷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各单位落实“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的理念,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用地结构。其中,市职业教育中心新建教学楼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地下停车场面积10766平方米,设计停车308辆;地上教学楼建筑面积19081平方米,增加学位3150个,大大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不仅如此,我市还编制了《胶州中心城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明确了地下停车场、商业街等地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控制要求,引导高效利用地下空间。正在推进中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我市通过精巧设计、活用资源,对小区功能进行优化和增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了把“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理念融入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市迈向更高水平开放型现代化上合新区步伐的不断加快,各项建设的快速推进,“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以亩产论英雄”的发展理念也越来越凸显其卓越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如今,这个理念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发展共识,并且得到成功实践,也必将为未来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和动力。
来源:云上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