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俊(1914~1945)
侯英俊,男,台头镇北洋头村人。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参加抗日队伍,成为鲁中军区一团二营四连一名战士,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45年秋壮烈牺牲。1945年8月1日被山东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寿光市著名烈士,解放后他的事迹被载入1953年小学国语课本中。
沂水葛庄伏击战
侯英俊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入伍前,受进步思想影响,成为村内先进青年,经常参加革命活动。入伍后,他刻苦学习,认真操练,练就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刺杀技术被公认为全团第一名,被任命为拼刺刀教练,并参加多次战斗,都是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取得多次胜利。
1944年9月,时任四连三排副排长的侯英俊随鲁中军区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沂水葛庄伏击战。他随部队急行军,于9月3日拂晓前赶到设伏点——沂水葛庄。他所在一团埋伏于葛庄东面的跋山,担任收口任务,堵击和防敌回窜沂水城。二团埋伏于西面乔山,阻敌北窜博山,十二团隐蔽于北面徐家顶前丘陵地带的青纱帐,迂回侧击,占领松山,切断葛庄通往诸葛的公路。我军在四周重兵埋伏,只等敌人自投罗网。
着好伪装的指战员们隐蔽在山腰的深草、树丛、庄稼地里,整天忍受着日晒、蚊叮。当夕阳斜挂西山的时候,侯英俊接到命令:有300多名鬼子兵,配有几门炮,其中有一门八匹洋马驮的大炮,已进入伏击圈。侯英俊排的任务就是杀入敌群夺取大炮。这时候,山下公路上是望不到头的鬼子队伍和轻重火炮。鬼子的前卫搜索组就走在山边上,离伏兵近在咫尺,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暴露行踪。侯英俊和战士们屏住气息,睁大眼睛,作好冲击准备,单等冲锋号声。太阳快要落山了,阵阵山风吹得山坡上的高梁谷子摇来晃去,公路上响着敌人的马蹄声和脚步声。眼看着大洋马驮的那门大炮就来到前沿阵地了。突然“嗒嘀嘀……”一连串的冲锋号声刺破长空。霎时,沙河两岸山腰的迫击炮、掷弹筒,轻重机枪火力一齐向敌群倾泻,山谷轰鸣,惊鸟高飞。鬼子行军行列里人仰马翻。日军指挥官大队长草野清,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搞懵了。据生俘的日军称,草野清和他的部下是刚
从湘、桂战场取得“显赫”战功后调到山东的。几天来,他在八路军活动地区扫来荡去,未曾遇上对手。猛烈炮火使他清醒过来,他立即指挥部队疯狂地进行反击。我军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像猛虎般向敌人扑去。从山头向下望去,看到成排手榴弹(战士们一齐集中目标投弹)的爆炸,就像一道道火墙向山下推进。反击不成的鬼子溃向河西,又被河对岸的伏兵打回来,趴在河滩上作垂死挣扎。凶狠残暴的鬼子兵在我军重锤打击下呈现出狼奔豕突的窘态。这时,侯英俊和战友们飞身下山,跃上公路和敌人展开了白刃战。
▲八路军向葛庄日军发起进攻
中秋的明月已升上东山,月光遍洒战场,肩背“三八”枪、手握大刀的侯英俊和四连的战友们端着枪上闪寒光刺刀的长枪扑向敌群,夺取大炮。敌人驮炮的马匹多被打死或击伤,残存的敌人利用死马作掩护进行还击。侯英俊杀入敌群,指挥他们排的战士以三角队形和敌人进行拼刺。一个鬼子炮手手持短枪,边退边向侯英俊射击,一颗子弹从他耳边飞过,他追到鬼子身边,飞起右脚把鬼子短枪踢飞。赤手空拳的敌人,一蹲身就来抱侯英俊的腰,侯英俊顺势一刀,把那个家伙劈倒;另一个戴眼镜的鬼子刺刀正向他的侧面刺来,侯英俊猛转身狠劈一刀,鬼子立刻身首分家。又有三个鬼子迅速向他靠拢。前面一个又高又壮的鬼子一个大跨步,刺刀对准他的左胸刺来,他飞快向右一闪,鬼子用力过猛,一下摔倒在地上,接着侯英俊的战刀狠狠地扎入了鬼子的脊梁;刀未拔出,第二个鬼子的刺刀又向他刺来,他已躲闪不及,正要空手夺枪,只听身后“砰”的一响,鬼子的脑壳开了花。原来是指导员孙日帧从侧面开枪为他解围;第三个鬼子一看不妙,回头就跑,侯英俊取下斜背的“三八”式长枪,瞄准敌人的后脑勺,一枪把敌人撩倒。侯英俊和战友们冲向河滩,在一堆敌尸死马中发现大炮。他命令战士们迅速抬下战场,但四、五个人都抬不起拖不动这个粗圆的钢
炮。这时又有几个鬼子来到他们跟前,和侯英俊迎面相遇的是一个矮墩墩、扎着武装带的鬼子,他“呀”的一声,右手挥舞着指挥刀就向他砍过来,侯英俊迅速举枪去挡,刀枪相碰,叮当有声。侯英俊仔细一看,这个鬼子左臂负伤下垂,但脚步不乱、出刀有力,有拼杀经验,心想“不能大意”。
他立即大喊一声:“杀!”来个前进刺,枪上的刺刀对准鬼子的胸部猛刺过去,鬼子用刀奋力一拨,顺势持刀向他刺来,侯英俊后退两步,扣动扳机,连发两枪,鬼子被击毙。据生俘的日军讲,这是一个日军中队长。侯英俊和一排战士又歼灭几名敌人后,终于把缴获的日本造八八式75毫米山炮抬下战场。
▲葛庄战役中缴获的日军“四一式”山炮
这是抗战以来鲁中八路军首次缴获的重炮,此后便组建了鲁中军区第一支炮兵部队。后来,这门炮南征北战,随我军从华北打到江南,从江南打到海南,被我军称为“功劳炮”,现陈列于上海博物馆,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披红戴花地展出过。当时铮石作为战地记者参加了这次战斗,采访过刀劈、枪击、力斩五敌的侯英俊和他的战友,写出了《战斗英雄侯英俊》一文。
《山东抗日战争纪实》记载:这次战斗,是鲁中八路军第一次基本聚歼日军一个大队,也是山东八路军继鲁西梁山、潘溪渡战斗后又一聚歼一个大队的光辉战例。战后,沂水北部许多据点的敌人迫于我军声威,仓皇撤离,沂水根据地得到巩固。消息传开,鲁中、滨海一片欢腾,根据地纷纷召开大型祝捷会庆贺胜利。葛庄战斗的英雄事迹被编成歌、排成戏广泛演唱。新华社向全国公布了葛庄战果公报,《大众日报》及各抗日根据地的报纸也连续发表社论、消息和通讯祝贺。
▲1953年小学国语课本目录
1945年8月1日,山东军区召开表彰大会,授予侯英俊“战斗英雄”称号,号召军区干部战士向他学习,部队将其授奖时披红戴花、骑着高头大马的照片寄给了英雄的家乡,侯英俊荣升为连长。
1945年秋,侯英俊参加了安丘战斗。战至最后,在山顶上他与战友被敌人包围,因连续作战,他们的子弹已经打光,生死关头,他与战友搬起石头砸向敌人。但终因敌众我寡,弹药全无,被敌人击中,壮烈牺牲。
2005年9月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部分来京出席中央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的抗战老战士聚首京西宾馆,共同回顾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老战士刘永泰作为参战战士回忆:抗战中,印象最深的是1944年,我们在沂蒙山区的一次反扫荡歼灭战。那一仗,我们歼灭了日军草野清大队450多人,以及伪军1200多人,还缴获了鬼子一门山炮……我们把枪上了刺刀,从高粱地里摸了过去。在离敌人只有百十米的地方,我们突然冲了起来,与敌人拼上了刺刀。光一排长李延忠和战斗英雄侯英俊每人就捅倒5个鬼子。我们缴获的那门山炮,将是这场战斗的最好见证。这门“功劳炮”的事迹还一度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来源:寿光市台头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