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老师,爱岗敬业,关爱孩子。每天重复的做着一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的在幼师岗位上工作了18余年。虽然她工作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困难,但是让我们看到是她始终微笑的脸庞。她收获着源于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俗话说:“家有一抖粮,不当孩子王”,可是她偏偏喜欢上当这个“孩子王”,喜欢上了幼教这个职业,同时也爱上了一群群的孩子们。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活动环境。班级的消毒工作是孩子们身体健康的安全防护墙,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对活动室进行开窗通风,必须确保室内外没有任何的卫生死角,然后对周围和活动施舍进行消毒。规范有序的生活更是孩子身体健康的保证,饮食、休息、盥洗、活动等每一个环节,她都会严格按照《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规范》做到保质保量。对水杯进行消毒,打好开水,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有的老师会说,刘老师你累不累?没有必要每天都在做。她总是微笑着说,已经习惯了,这些工作成了她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反如果不做这些工作或者是少做一样,她的心里会不安的。
她总是说爱是可以传递的,这样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她给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要求孩子能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平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关爱孩子,用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孩子的鞋带开了,她及时发现并提醒孩子系好;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她会说:“孩子,爬起来”,给孩子递去一个鼓励的眼神;孩子流鼻涕时,递一块纸巾;每天入园问孩子“小朋友好”;孩子做游戏她是孩子拉手的伙伴;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她比孩子还高兴......在这一件件小事里包含了她对孩子浓浓的爱,传达着教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她把班里的每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把耐心倾注在每个孩子的身上,不要着急,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总会出现哭闹现象,甚至害怕到园。孩子缺少的是安全感,是能够被爱的安全感。语言的表达固然重要,但肢体语言的作用不容忽视。当幼儿清晨来园时,她会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她的爱是真切的;当孩子在午睡前想妈妈时,她会走到孩子的床前摸摸他的小脸,然后轻轻告诉他:“老师最喜欢你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与被爱。记得刘老师带小班时,班上有一个的小男孩,对老师充满着敌意,平常不大说话,一说话就叽哩咕噜,听不清楚。最初的日子里,他天天尿裤子,乱用别人的杯子和毛巾,还常常大哭大闹。刘老师每天想办法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表现,从不放弃对他的教育,每天坚持教他认识自己的物品和标志,和他一起玩积木,看图书,涂颜色,讲故事。在刘老师耐心的帮助下,慢慢的孩子的敌意没有了,能安静的和老师、伙伴说话啦,能够用正常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许只有对待这样的孩子才能体现刘老师的耐心有多大啊!
刘老师在假期或课下努力学习,虚心向园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向年轻的教师学习教学中的网络应用;自己经常练字、读幼教园地,认真了解教育教学的新动态,大量阅读幼儿教育刊物,揣摩优秀教案中的新思想,新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反复尝试实践,努力将新的教育观念运用的更准确,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她说只有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给孩子更好更多的爱。她为了上好一节课,认真的备课,做教具学具,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多媒体教学准备课件,研究孩子的兴趣,做到动静结合,预设活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到主动参与活动,在自己操作中,在亲身体验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刘老师注重家园共育,积极地用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孩子有任何的异常时积极主动的和家长交流。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尊重家长,耐心细致的做好家长的工作,不伤害他们的感情,在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中,让孩子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家长意识到老师和他们的心情一样,都是盼望孩子们有进步,有成长。一直以来她的班级工作,家长朋友都很支持,都很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她。甚至有毕业的孩子还让家长陪着幼儿园来看她,让她觉得很幸福。
刘老师用爱心托起每个孩子的希望,用耐心铸造每个孩子的梦想,她踏踏实实的工作体现着爱的教育,同时实践着她的教育梦想,情驻幼教,让爱传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