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五月,放眼大地,满目青翠,碧波万顷,微风吹来,麦浪翻滚,犹如绿色波浪此起彼伏,绵延不绝。这得益于我市2021年度春灌工作谋划早、准备细,行动快、措施实,抢先机、争主动,效率高、成效好。全市大中型灌区累计引水2.34亿方,完成灌溉面积169万亩,为保障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提前谋划,周密准备。市水务局前期做了大量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与三区、两县和市属开发区进行了充分沟通对接,及时了解土地墒情、灌溉农田面积等实际需水情况,科学编制春灌用水计划,积极协调黄河部门在最短时间内批复春灌供水方案。2020年入冬后我市遭遇了罕见的极寒天气。灌区工作人员冒严寒、斗冰雪,提前完成了泵站检修、闸前清淤、泵前浮冰破除、潜水排除闸门故障,保障了春灌供水按计划实施。
争抢先机,把握主动。为保证处于灌区下游末端春灌用水,市水务局提前谋划、精心部署。王庄灌区巧打“时间差”,探索创新“冬蓄春灌”模式,充分利用春灌前灌区上游用水少的有利时机,集中全力提前向灌区下游河口区输水供水,将引水存蓄在沾利河、马新河等河道内,保障下游群众春灌用水。在东营市属5个引黄灌区中,王庄灌区抢先行动,快马加鞭,最早开启2021年度春灌模式。
工程夯基,补齐短板。为有效解决偏、高、远区域供水难,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我市实施了王庄灌区抗旱调蓄水源工程,改建灌排两用支门42座,清淤长度33.8公里,清淤土方37.2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东营市黄河以北长期存在的引黄灌溉难的问题。为深入推动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我市实施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涉及引黄灌区12处,设计总有效灌溉面积228万亩。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共完成维修、改造骨干渠道143.3公里、末级渠道245.4公里,清淤排沟62公里,铺设田间灌溉管道147.9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1425座。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综合效益显著,节水能力提高20%左右,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以上,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灌溉效率稳步提高,灌溉周期较之前缩短了10%-30%,东营市利津县春灌时间比以往年份减少了7天。
科技赋能,云上智管。我市按照测水自动化、传输无线化、监控现代化、操作界面化、信息共享化的原则,研发了开放型“云端智慧灌区”系统,探索云智慧灌区建设,实现了灌区管理的远程会商智慧、应急调度、数据共享,缩短了灌溉时间,实现了农业节水。配套测水量水设施,灌区骨干工程安装测水量水设施21套,末级渠系安装测水量水设施650套,农田灌溉工程安装测水量水设施297套。提高灌溉信息化水平,建立市、县两级调度中心、一级用水终端的灌区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到供水水量计量到镇、街、村及用水大户。
统筹调度,规范用水。我市采取以干渠定区域的轮灌方式和“大流量、速灌速停”方式,缩短灌溉时间,推进农业节水。成立了专门的灌溉服务队,穿梭在田间地头,宣传农业节水政策,引导群众节约用水。通过电视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灌溉公告,增强了群众节水的自觉性。加强调度,日夜巡渠,及时除险,保障春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