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医患情谊是在工作中形成,有一种真诚感谢是发自内心的颂扬。近日,两面分别印有“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和“阳光的病房 温暖的护理”的锦旗被患者的父亲王大爷专程送到了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精神二科的病房里。一面锦旗,代表着患者家属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评价;一份感谢,饱含着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鼓励和衷心感谢。
今年二月份,患者王某因精神发育迟滞入住男病房,李蕊护士长现在还对王某入院时候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的王某几乎无生活自理能力,头发杂乱、浑身沾满脏污、经常大小便失禁且情绪非常激动,大喊大叫,对医护人员有很强的戒备心理,极不配合治疗,患者年过六旬的父亲站在一旁,眼中写满了无力,偷偷擦拭着眼角的泪水,王大爷说道:“我们一家是当地的低保家庭,小王是我唯一的儿子,一出生就有智力缺陷,我和老伴照顾了他41年,去年我老伴又患上重病,前不久刚做完手术,我年纪也大了,一下子照顾两个病人,我真是心力交瘁,太难了!”王大爷这种困难的处境让李蕊护士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立即和主治医生陶鳌沟通,想组织大家伸出援手帮帮这个困难的家庭,晨会上,经过医护团队的商议后,大家一致表态要共同努力,帮助王大爷度过难关。
陶医生针对王某的病情,精心为他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在生活上给予王某许多帮助,在查房时与王某谈心,引导他多开口与人交流,鼓励王某参与病房里面举办的文体活动,展示自我。李蕊护士长对于王某不能自主大小便的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护理计划,要求每天的当班护士提前干预,督促王某定时去卫生间排便,王某的日常起居情况均详细写在了交班记录上,每班交接。每天晨会李护士长逐一查看,厚厚的记录本上详细的记录着“王某24小时未出现大小便失禁,能简单表述需求,吃饭状况好;王某2天未出现大小便失禁,在文体室自由活动半小时,状态良好;今天王某情绪低落,出现大便在床的情况两次,还需多加关注,不能放松…”通过医护人员这样一段时间的悉心照料和班班督促,王某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升,很少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还时常和医护人员说笑,吐露心声,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健康积极了许多。当陶大夫了解到王某是当地低保户,并有二级精神残疾证,符合精神残疾人托养条件,便及时为其办理入住托养中心手续。以后就不用自掏腰包,享受免费治疗,为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现在王大爷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每次来探望儿子,看见王某的变化,王大爷高兴地说道:“谢谢你们,把我儿子照顾的这么好,还不用花一分钱,太感谢了!”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医护人员的工作繁杂而琐碎,尽心尽责治疗和护理每一位病人是一名精神科医护的根本。在心康,每一天,相似的故事都在上演。每一天,医护人员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坚持“以患为亲”的服务宗旨,从平凡入手,从小事做起,从细节上去关心、关爱患者,让患者切实感受到来自心康大家庭的温暖和体贴,重新点燃希望的火苗和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