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规模比“亩产”,不比数量比“质量”。近年来, “向地下要空间、向空中要效益,以亩产论英雄”理念在胶州市上下已经凝聚成一种共识,成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杆重要标尺,我市全力以赴节地增效,地尽其用,在“寸土寸金”的有限空间内产生最大化的收益。
走进上海电气风电装备制造厂区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塔吊林立,一派繁忙的景象,与地上繁忙的施工相互辉映的还有1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也在紧张的进行相关设备设施安装前的清理工作,届时,停车位、通风管道、消防设施等等将通通转移到地下,修建完成后将成为上合示范区工业项目中利用地下空间最大的项目。
像这样“上天入地”的工业项目,在上合示范区还有很多。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市鼓励企业建设多层、高层厂房,“向空中要效益”。对新增工业用地,严格执行容积率1.5以上、新建厂房不低于3层等用地要求,达不到要求不予安排用地;对在存量土地上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高层厂房增加容积率的,落实不加征土地价款政策,以此推动企业改造向空中要效益;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同时,重新梳理全市学校操场、市民广场等未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载体,对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加快办理审批、供地手续,进一步挖掘地下空间潜力,发挥好其便民利民作用。对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地下空间,在开展地价评估时,严格执行青岛市出台的“地下空间地价梯次递减”政策,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地下部分,全面拓展地下空间。
来源:云上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