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一场已经举行了数届的马拉松越野赛,成了172人的“死亡之旅”。
来源:@黄河石林大景区
172人参赛,21人遇难
据媒体报道,21位遇难者中,包括宁波江南百英里冠军梁晶、中国跑圈知名的曹朋飞、黄印斌和残奥会冠军黄关军。
据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报道,贵州的陆女士和母亲于23日凌晨接到赛事工作人员电话,称她的父亲陆先生在比赛中失踪。
随后,陆女士在网传的照片和视频中发现了父亲的身影。他的双手已经冻得发紫,嘴边似乎还吐着白沫。23日上午,噩耗传来。
图为救援现场。甘肃消防供图
据介绍,甘肃白银从2018年开始举办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此前已举办过三届。
悲剧发生之后,舆论将批评和质疑的矛头指向了这场百公里越野赛的组织和筹办。“一个月内,已经有两场越野赛事因为极端天气造成参赛者不幸离世,这些‘血的警示’必须让中国跑圈敲响警钟。”
极端天气有无预报?
中新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甘肃省气象局在5月21日的重要天气提示中提到,“21日~22日甘肃省有一次大风沙尘、降温降水天气过程……5月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冰雹、雷电、阵性大风等不利影响”。
来源:@甘肃气象
到底发生了什么?亲历者回忆
——大风裹着雨点像子弹打过来
据红星新闻报道,来自成都的跑者毛树智表示由于风大雨大,很多组委会安排的路标都被吹跑了,有些跑者跑者跑着就迷路了。尽管大家都带了保温毯,但是由于风太大,一会儿就吹成了碎片。
毛树智说,群里“大量都是求救援的信息,因为天气恶劣,很多人都爬不动了,而且速度一慢就更容易失温。很多人都倒在了路边。我看到有人拍的视频,有些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但是这个时候大家也无能为力,不能停下脚步来救援,因为已经自身难保。”
据新京报报道,一名亲历者称:下山的人很多都哭了,告诉后面的人不要上(山)。
在参赛选手“绵阳罗二娃”22日发布的短视频中可以看到,不少下撤的选手聚集在小屋中,用保温毯裹住上半身或大腿。
——冲锋衣未被列入强制装备
在这起事件中,不少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据央视网报道,一般来说,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等症状,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流落南方”文章中提到,五月底白银已经入夏,基于前几届的经验,冲锋衣并没有被列入强制装备,而是作为建议装备写进了赛事手册。这位跑友的冲锋衣就装进了转运包,存放到赛道62公里处的CP6换装点。
另外,组委会收集转运包的时间是在赛前一晚,如果是比赛当天早上,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冲锋衣穿在身上。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本次马拉松赛“死里逃生”的选手张小涛说,“一般来说当地天气较热,很多人穿着短裤背心就上比赛了。”他当时也是穿T恤加短裤,但套了一件皮风衣。
在赛道上,张小涛整个身体已经冰冷、僵硬。“我用保温毯把自己包起来,后来就失去了意识。”他在赛道中昏迷近两小时,后被村民救起。但他的朋友在此次比赛中失温后丧生。
张小涛说,赛方强制要求带上保温毯、救生的哨子和一个GPS,但这些都是基础的装备。“如果我没有带皮风衣,可能也会坚持不下来。”
“流落南方”文章中提到,从CP2到CP3,8公里距离,爬升1000米。山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很多段都非常陡。在以往的比赛中,这一段都无比艰难,选手们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
这里是摩托车都上不去的,所以CP3不提供任何补给,这意味着,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热水更是妄想,暴露的山体,更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还要坚持到CP4。
2021年(第四届)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路线图。甘肃消防供图
——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救援电话无人接听
5月23日,甘肃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内的救援车辆。(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高展 摄
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
近年来,包括极限马拉松在内的众多挑战极限赛在蓬勃发展,但也不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赛事在路线和难度设置上为吸引眼球盲目追求更长更难、对赛事可能造成的风险缺乏科学评估和防范等。
同时,虽然此次赛事从硬性规定和比赛难度设置上都一定程度隔绝了越野“小白”选手的参加,但不排除也有一些参赛运动员对赛事风险、自身条件缺乏客观认知,追求超越自身能力的极限造成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