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银器世家南留张:用银器镌刻时代印记

2021-05-22 11:21:29 来源: 网易山东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天津卫有“泥人张”,济南府有“南留张”。泥人张的手法惟妙惟俏,南留张的技艺炉火纯青,靠手艺吃饭的人,总有一番自己的天地。在历下区的启明街上,这间泛着古色的房屋,便是南留张手工银器制作第6代传人 张振普的银器世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创新性地将泉城特色、泉水文化融入创作,时代的印记被深深烙印在南留张的银器制作理念与手法之中,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银器的制作过程可谓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南留张”第六代传承人张振普向记者介绍道:“学银器,要有耐心。如果想学银器制作,要经过进、玩、做这三步,差不多需要九年的时间才能完整做出一套银器。”“进”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想做好银器,需要先观察、琢磨三年时间,然后是“玩”,在这个阶段要学会把玩、欣赏银器,最后才是上手制作。据张振普介绍,制作一把银壶,需要进行将近30万次的敲打,才能完成百分之八十的进度,而完整茶壶的制作则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在制作银器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锤炼、敲打来提升银器品质,而这个过程也是不断磨练自己品行的机会。

银器世家“南留张”滥觞所出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祖人张留南在一家银楼当学徒,因为聪明好学,几年后便被留任当师傅。张留南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制作银器时从不缺斤少两,做工精细漂亮,所以产品供不应求,很多客户建议他:“你叫张留南叫不顺口,叫南留张既顺口又好记。”就这样,“南留张”的名号就保存至今。经过百年传承,站在时代的旺角,新一代的“南留张”不仅创新了银器制作的手法,也将时代特色与印记融进制作的银器当中。

“原来祖辈做的银器是手镯、耳环、长命锁等饰品,随着时代的变换,我尝试用银器制作水壶、茶拨、茶碗等生活用具。”这样说着,张振普拿起一只“藕断丝连茶拨”,只见茶拨的顶端镶着莲藕、荷花与荷叶,三株植物缠缠绕绕,既形象又生动地将济南泉水特色精巧展现。适应时代变化,将银器的艺术性、生活性与社会性巧妙结合。与祖辈相比,如今的南留张既保存了银器的装饰性又提高了它的审美与观赏性,让银器飞入人们的日常,用银光闪闪的美感装点美好生活。

传统文化与创新理念的交织,在电光火石间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源于银器本身所独有的艺术与观赏之美,另一方面也源于代代手艺人的传承。而张振普坦言,自己做了半辈子银器,最为纠结的事情就是“传承”二字。“传承其实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比较难。”目前,张振普的儿子正跟着他学习制作银器。“年轻人嘛,坐不住是肯定的,所以我就想办法,让他在制作的过程中找到一种成就感,人有了成就感就会感到快乐,感到快乐就是把事情坚持下去。”

“南留张”的口碑流传至今,在店铺门口,灰白色的砖墙上挂着两个牌子,一个写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一个写着“弘扬工匠精神”。在几十见方的工作室里,不论严寒酷暑,南留张总能专心致志、一气呵成地制作好一件完整银器。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时代需要什么东西,我们就去生产、创作什么东西。”

张振普专注做银器,也格外喜欢喝茶。在平日招待客人时,喜欢沏一壶茗芽。在灯光的照射下,袅袅的水汽摇摆出令人沉醉的清香,屋子里精致的银器在阵阵茶汤的流淌声中焕发着耀眼的光芒。透明的茶汤通过小巧的银壶嘴流出,落在银制的茶碗里。茶碗也极具特色,柿子叶模样的茶托将玲珑的茶碗包住,整个一幅“愿君多采撷”的活泼景象。从茶壶到茶碗再到茶托,所有用具皆为自己做的银器。

张振普一直强调这个时代带给他的鼓励与灵感。有时候,时代创作精品。银器世家“南留张”用银器定格黄金时代,用精湛技艺展现文化力量,在银波流转中,银器既是记录、见证伟大时代的“放大镜”,也是彰显民族特色的“金刚钻”。

王玉振 本文来源:网易山东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1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