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现代吕剧《先驱·王尽美》由中共日照市委组织部、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日照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院、日照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出品。

该剧重点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短暂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通过对王尽美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的大力传承和弘扬,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追求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担当作为,争做时代先锋。
该剧是我市为献礼建党百年推出的重点舞台艺术作品,由山东省吕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刘桂成创作剧本,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著名导演卢昂担任总导演,并组建主创团队,与市艺术剧院合力完成创排演出。
现代吕剧《先驱·王尽美》以诞生于山东莒县的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成长奋斗历程为主线,围绕王尽美辞家投考、走进风雨、济南建党、红船“一大”、纱厂喋血、英折青岛等六场戏展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和革命先驱“尽善尽美唯解放”的奋斗精神,是一部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全剧以艺术化对主人公形象进行展示、塑造和升华,将主人公精神觉醒、向往光明的生命追求和舍生忘死,砥砺奋进,青春无悔的牺牲精神进行充分展现,大力彰显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无私献身、奋斗不息的精神。
剧情合理逻辑缜密,高潮起伏环环相扣,从剧情结构到舞台表演,从灯光到音乐,从服装到道具……主创团队精益求精,将剧中的人物、情节、内容等紧密联系,戳动人心。
演员们深情饱满的表演把观众紧紧吸引到剧情当中,尤其剧中多场感人场景,让观众入心、动情,赢得观众热烈掌声和阵阵喝彩,大家都沉浸在对党的革命历史和对革命先驱的深深追忆中。
市民刘先生看完整场演出后,被王尽美的革命事迹深深地触动,“正是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向他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奋斗,履职尽责!”
“这部剧太精彩了,希望日照以后能多多公演这样有意义的剧目。”市民杨女士在观看过程中多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感慨道,“看完之后深感共产党人一路以来的艰辛与不易,今天也特意带孩子过来感受一下革命先烈的精神,希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学习王尽美的优秀品质。”
首演结束后,该剧将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向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进行公演。同时将推动该剧参加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并力争纳入政府联合采购项目,面向全省全国巡演。
王尽美像。新华社发
王尽美生于1898年,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8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王尽美等人倡导下,5月,山东学生联合会成立,他被推举为负责人之一。几天后,数千名学生参加反日救国会,王尽美慷慨激昂,演讲一个多小时。
5月23日,在王尽美等起草的罢课宣言号召下,21所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全部罢课。斗争中,他与邓恩铭成为挚友。当时,邓恩铭是省立第一中学学生。
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王尽美到北京大学拜访李大钊。回济南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春,王尽美和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表达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他激情赋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他因此改名“尽美”以自励。
1921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作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年,王尽美23岁。
在王尽美倡议下,1921年9月,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7月,中共济南支部成立。
在终日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肺结核病,经常咳血。但他仍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青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发动工人罢工。
1925年4月,王尽美再次来到青岛。当欢庆罢工胜利的锣鼓响起时,他病发倒在工人队伍中。
这年7月,躺在家乡的病床上,王尽美自知时日不多,向母亲说出心愿:回青岛去。他深知,那里有他亲爱的同志,有太多的事要做。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年仅27岁。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口授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1961年,董必武经过山东,时距中共一大召开已40年,写下《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