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院史是医院发展轨迹的再现记录,记载着医院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医院精神与文化的传承积淀,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价值。岁月无声,院史有痕,追忆峥嵘岁月,展望美好未来,即日起,医院官方微信特推出“滨医附院历史展” 系列,循前人足迹,回溯一代代滨医附院人的使命担当。今天推出第三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1994年2月19日,医院成立了以院长毛宾尧为组长的“创三级甲等医院领导小组”,下设行政、医疗、护理、医技、后勤5个督导组,从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医院分级管理办公室”作为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职能机构。9月26日,根据人员变动情况,经医院研究决定,对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三级甲等医院领导小组进行调整,附院党委书记孙学堂任组长。
11月27日至12月1日,山东省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团一行15人由团长孙隆率领,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代表团在听取副院长岳保贵关于“争创三级甲等医院”的情况汇报、参观展厅、观看医院制作的录像片“新蕾初绽满园春”后,分医疗、医技、护理、行政、后勤5个小组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有关标准分头评审、验收。
1995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被山东省卫生厅正式命名为“三级甲等医院”。5月18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举行“三级甲等医院”颁牌仪式。至此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成为全国建院以来最年轻的三级甲等医院。
在创建三甲医院的过程中, 1994年2月17日,外科病房楼建成启用,高11层,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设床位340张,全院总床位达到630张。外科系统病房、妇产科、五官科、手术室、保健病房等14个科室搬至外科病房楼。为创建创建三甲医院硬件标准打下良好基础。
1992年10月2日第四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在滨州召开,这是滨医附院第一次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1992年10月5至9日国际医学专家郑宗锷博士来滨医及附院学术交流。
1992年10月14日,国际彩虹医疗队一行24人来滨医附院进行学术交流。
1995年3月 医院在全国率先建立“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多家医院来我院参观交流。医院的影响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明显提升。
1995年,医院建院18年,其占地面积7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全院固定资产4800万元,其中医疗设备总金额1801万元,10万元以上设备总金额为926.6万元。职工总数830人,开放床位680张,门诊量212350人次,住院病人9771人次。
在创建三甲医院现场评审的过程中, 1994年11月30日凌晨,滨州市发生重大火灾, 医院迅速成立“11·30”特大火灾抢救领导小组,立即组织全院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共出动救护车5辆,往返2次,参加救护人员200余人,共抢救出伤员28名,最大限度地挽回了损失。医院迅速及时进行救治中的表现和能力,充分展示了三甲医院的水准和应急反应。
瀛云宾馆火灾
1994年11月30日凌晨5点零5分,滨医附院急诊科值班护士王兴杰接到瀛云宾馆火灾救助电话,迅速通知医院急救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学僖、组长孔祥洪及总值班赵铭山,他们又分别报告院领导,并立即通知救护车司机及有关人员,组成7人抢救小组,10分钟内即赶赴现场。现场抢救由孔祥洪副院长坐镇指挥,分成三个小组,分别负责从火灾楼内救出伤亡人员和楼两侧的跳楼受伤人员。第一批伤员运回医院后,医院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和部分职能科室、业务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也闻讯赶来,并成立分诊安置组,有侯献章副院长、马爱武副书记、岳保贵副院长统一指挥,工作忙而不乱、紧张有序。6点50分现场救护结束,共出动救护车5部,往返2次,参加救护人员200余人,共抢救出伤员28名、遗体11具,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这是滨州市建国以来损失最惨重的特大火灾事故!
记者 彭翠翠 通讯员 张莹莹 蒋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