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一个勇于担当的群体;警察,一群永不言退的个体;警察,一个特殊奉献的集体。他是莒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科的一名民警,事故处理民警担负着集勘查现场、侦破逃逸案、调查取证、调解处理等繁琐工作于一身的重任。
01
改变的是衣服 不变的是坚韧
林凡玉,52岁,中共党员。2006年,他脱下军装换上警服,正式参加公安工作。
多年的部队纪律生活,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从警15年以来,他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用青春和汗水树立了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
02
事故无小事 要做有心人
2017年,林凡玉加入莒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成为事故处理科的一名办案民警,近四年以来,共接处警8000余起,处理交通事故5000余起。面对繁杂的交通事故,他认真地做好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细致地处理交通事故,有效保障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无论白天黑夜,或者刮风下雨,林凡玉对接到的每一起警情都尽可能最早赶到现场,控制事态、查明案情、固定证据,避免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在处理事故时,林凡玉通过案件本身进行说理教育,消除对立情绪,并运用法律武器深入浅出剖析案件,使当事人明白事故发生的原因,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宣扬交通安全法律知识,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处理交通事故繁杂琐碎,几乎天天、时时都要面对各类大小矛盾,看似鸡毛蒜皮的纠纷一旦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上访,引发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林凡玉总是能够心系百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礼貌待人,耐心说理,让带着情绪而来的群众消除误解,满意而归。
03
责任背后还有心酸
在坚持工作,一心扑在岗位上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心酸。由于岗位特殊,加班、熬夜是常态,日积月累,林凡玉的身体“零件”也出现反抗。带病工作,坚守岗位,轻伤不下火线成为他的工作日常。
今年4月初,林凡玉手、脸等部位出现红疹现象,他丝毫没有在意,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直到脸部及颈部出现浮肿,头晕、呼吸困难后才去医院。去医院就诊时,医生见其病状较为严重,建议他住院治疗。然而,林凡玉拒绝了。身为公安交警,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林凡玉照常参加接处警、现场勘查等工作。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没有把他压垮,就连持续36小时的值班,他也没有落下。
4月30日,林凡玉病倒了。那日是下雨天,林凡玉数次往返于交警队与事故现场,当天一共接处警40余起,处理事故20余起。下午回到科室,他出现头疼、头晕、站立不稳,回家后,鼻子血流不止,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经诊断为高血压、脑梗、脑疝。
往往没有惊心动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