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说: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都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这句话蕴含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要改善了很多,但仍要反对铺张浪费,鼓励厉行节约。今天我们就围绕“节约”这个话题一起来聊聊。
中午12点多,在胶州市新城区一家大型综合商超的美食餐饮区里,保洁人员正在打扫餐桌上顾客留下的残羹剩饭。您瞧这一桌,客人点的面条剩下了大半碗。而隔壁一桌,满满两大碗米饭一点没动,就这样白白的扔掉了。
在一家自助餐馆,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餐饮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店里不少位置都张贴了光盘行动,少拿勤取的标语,也不断在用广播提醒顾客不要浪费,但浪费的现象还是不能完全杜绝。
餐馆后厨的角落里,摆放着一个收集剩饭剩菜的垃圾桶,每天收集的被顾客浪费掉的食物大约都有四五桶,而这些“舌尖上的浪费”就占到餐馆营业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此庞大的数据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
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浪费粮食这一不良行为习惯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是不相符的。即使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也是要厉行节约,这是最起码的文明素养。
在华东院幼儿园新城分园,每天吃中午饭前,小班的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诵读经典古诗和国学,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的节俭故事。在大班,老师会鼓励孩子自己盛饭,自己打菜,能吃多少拿多少,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也在广大机关干部中,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浪费粮食管控。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和两个行政服务大厅的单位食堂,每天的就餐人数超过3000人,为了让广大干部职工既能吃的好,还不浪费,食堂的“大师傅”们想出了很多好点子,一方面货比三家,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同时做到“粗菜细做”,从源头上就堵住了浪费的“口子”。
食堂门口、就餐区、墙上都能看到推行“光盘”行动,倡导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的宣传海报和文明标语。午饭时间,前来就餐的机关干部有序排队,轮流取餐。大家根据自身需要,吃多少拿多少,尽量做到不浪费。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还在餐盘回收处安装摄像头,安排“文明餐桌”监督员,引导干部职工厉行节约,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制止和批评,营造文明用餐,节俭用餐的浓厚氛围。
同时,我市各餐饮企业、饭店也在广大消费者中积极倡导,从每一餐做起,文明用餐,节约粮食。新城区紫薇路上的一家快餐店,根据不同人群的饭量和需求,推出了大份菜、中份菜供顾客选择。
很多餐饮店要求服务员在点餐时,提醒客人不要多点,同时还推出各种举措,避免浪费。这家酸菜鱼餐馆,开展了顾客只要光盘,就有优惠券赠送等促销活动,以此来激励消费者不要浪费,适量点餐。
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同时,不少人存在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平时往往比较节约,但有时候又大手大脚地浪费。
倡导“光盘行动”,不仅可以树立环保的餐饮理念,促进餐饮消费的理性回归;还能带动公众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节约的习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现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我们更应传承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改变“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
我们有消费的自由,但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光盘行动”之所以引起广泛共鸣,正因为它承载着现代公民的责任担当。
吃光盘中餐,不仅是利国、利民、利己的美德善举,更是一种责任,节约风气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让我们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成风化人,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来源:云上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