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村变高端民宿,“五一”期间预订挺火——
曳尾园里游人笑
5月2日中午,曳尾园3号民宿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灶台前,来自济南的59岁游客李琴一家三代五口正忙着准备午餐。
“炖个小山鸡、煎个槐花饼……这些食材都是曳尾园自己种养的。”李琴边说边忙着手里的活。
曳尾园位于泰山脚下,属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水牛埠村。园内错落有致地布置着19套小院落,古朴的石头墙,苇箔披房顶,原木搭房梁,尽量保留了泰山民居的原本风貌。屋内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实行管家式服务,保证了游客的住宿体验。
“住在这里耳目一新,还有陶艺、书法、绘画等手工体验项目和新鲜果蔬采摘,孩子可以体验山中乐趣。”在这里和家人度假,李琴格外满意。
尽管忙碌,但曳尾园经理王艳同样感到“甜蜜”。“我们定位高端精品民宿,价格不便宜,但‘五一’期间客房提前一个月就订满了。”王艳告诉记者,今年曳尾园周末入住率超九成。
曳尾园所在的水牛埠村虽然风景优美,但此前因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是个穷村。前几年村里建了155处“小康楼”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利用腾出的老石头房子,引进外来资金,发展起了特色民宿。
孙殿凤是水牛埠村人,两年前开始在曳尾园做客房保洁工作。“环境好了,收入高了,还在家门口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别提多好了。”
济泰高速的开通,促成了泰山民宿的火爆。“民宿距济泰高速下道口仅5公里,今年八成客户是济南过来的。”王艳说。
不仅曳尾园火爆,泰山周边的民宿基本都是一房难求。“不好意思,4月30日到5月4日的房间已经订满。”在那蓝设计师民宿红门店,负责人温玉洋对着电话不断重复这句话。
“以前出游的目的是逛景区,晚上找个地方住。现在反转了,出游目的变成去城市周边找个条件不错的民宿住一晚,顺便游景区,这种度假休闲方式是以住为载体的。”温玉洋说。
如今,泰安市民宿发展驶入快车道,仅泰山区就有50多家民宿,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年营业收入9600多万元。
高速发展中,民宿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无法持续获得稳定客流量,“旺季很旺、淡季很淡”是民宿行业的痛点。“旺季入住率超80%,淡季则不足50%。”王艳说,民宿属于重资产项目,投资大且回收周期长。此外,随着民宿数量增加,传统宣传方式已很难吸睛。针对这些问题,泰安市文旅等部门行动起来,帮助民宿加强线上宣传、口碑相传,并与专业营销团队合作进行推广。